回教學總網站

2022年4月24日 星期日

《論語.憲問》#37/2022.04

 《論語.憲問》37/2022.04
子曰:「賢者辟世,其次辟地,其次辟色,其次辟言。」子曰:「作者七人矣。」

白話譯:
孔子說:「賢者逃避社會,其次逃避地域,再次逃避目光,最次逃避人言。」孔子說:「這樣做的有七個人。」

這句,應是在某種對話下的「部分句子」,從文本理論而言,是要在整個對話的脈絡下,這句的意義才能清楚。

如果我們孤立的來解讀這句,這和論語所展現的儒學的「入世」風格,差異太大了。

但儒學的入世風格,就是對「入世」一頭熱嗎?也不是。

入世是必要的,那是「讓自己可以變化」的場域,但同時,我們也要從「入世中」去感悟到人性的更高的意義展現。

這是「智」。

所以,智仁勇。智排第一。

佛家大乘亦然,所以「般若」,即「空智」,是「根本」。

智的現象特色之一,是,能夠「看出」他者或他物的特殊之處。

《金剛經》:
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。

經驗世界,本來就是以「差別」而被建立起來的。

所以,黑格爾說,純黑和純亮,都讓人「看不到」。

智者,看出「差異」。

從差異中,看出「更高的」,而不是去「二元對立」。

二元對立的任一面,都不是「究竟的」。真正究竟的,無法可說。

《金剛經》:說法者,無法可說,是名說法。

正是在這種哲學立場上,所以,他者,他事,異者,才值得我們去尊重。因為,這些都是真理的「不完美」展現,而已。

聖多瑪斯·阿奎那,中世紀的神學家,談,惡是善的不完美而已。

我們這時代,因為「被物化」習慣了,把任何事都想像成「不會再變動的物品」。因為「物化」才能被進行買賣,才能有「價格」,所以凡物都物化,包括愛情、婚姻……

但,人之所以是人,在於人會變化。

現代人往往無法用「轉化的觀念去看待他人」,所以一定會把任何事物和人,二元化,把「惡」對象化,這樣「惡」才能被「販賣」,才能「因此而獲利」。

孔子了解自己的哲學立場,但也很能欣賞這樣的人,《正義》:○正義曰:此章言自古隱逸賢者之行也。

《论语.宪问》37/2022.04
子曰:「贤者辟世,其次辟地,其次辟色,其次辟言。」子曰:「作者七人矣。」

白话译:
孔子说:「贤者逃避社会,其次逃避地域,再次逃避目光,最次逃避人言。」孔子说:「这样做的有七个人。」

这句,应是在某种对话下的「部分句子」,从文本理论而言,是要在整个对话的脉络下,这句的意义才能清楚。

如果我们孤立的来解读这句,这和论语所展现的儒学的「入世」风格,差异太大了。

但儒学的入世风格,就是对「入世」一头热吗?也不是。

入世是必要的,那是「让自己可以变化」的场域,但同时,我们也要从「入世中」去感悟到人性的更高的意义展现。

这是「智」。

所以,智仁勇。智排第一。

佛家大乘亦然,所以「般若」,即「空智」,是「根本」。

智的现象特色之一,是,能够「看出」他者或他物的特殊之处。

《金刚经》:
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。

经验世界,本来就是以「差别」而被建立起来的。

所以,黑格尔说,纯黑和纯亮,都让人「看不到」。

智者,看出「差异」。

从差异中,看出「更高的」,而不是去「二元对立」。

二元对立的任一面,都不是「究竟的」。真正究竟的,无法可说。

《金刚经》:说法者,无法可说,是名说法。

正是在这种哲学立场上,所以,他者,他事,异者,才值得我们去尊重。因为,这些都是真理的「不完美」展现,而已。

圣多玛斯·阿奎那,中世纪的神学家,谈,恶是善的不完美而已。

我们这时代,因为「被物化」习惯了,把任何事都想像成「不会再变动的物品」。因为「物化」才能被进行买卖,才能有「价格」,所以凡物都物化,包括爱情、婚姻……

但,人之所以是人,在于人会变化。

现代人往往无法用「转化的观念去看待他人」,所以一定会把任何事物和人,二元化,把「恶」对象化,这样「恶」才能被「贩卖」,才能「因此而获利」。

孔子了解自己的哲学立场,但也很能欣赏这样的人,《正义》:○正义曰:此章言自古隐逸贤者之行也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