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19年3月17日 星期日

《論語.泰伯》 #10

《論語.泰伯》 #10
子曰:「好勇疾貧,亂也。人而不仁,疾之已甚,亂也。」
***
這裡有二條人生行為的觀察。

一、好勇疾貧
二、人而不仁,疾之已甚

但指向了同一種性格狀態,亂也。

首先,亂是指什麼?

我個人傾向於解釋為:控制不住的內心紛亂。

至於,「控制不住的內心紛亂」會有什麼作用於個人或社會,就不是我能談的了。

重點是,為什麼是這二條?

可以讓人內心紛亂的事,多著呢?
好想去買 leica,也會讓我內心亂了一陣子呢?貴啊。

孔夫子看重這二條,有什麼道理嗎?

好勇疾貧,是這樣的一種人格狀態:好勇之人而患疾已貧賤者;即,:很勇敢,但又受不了自己很窮。

人而不仁,疾之已甚。是這樣的一種人性狀態:惡不仁之人而使之無所容。即,對人太苛,無法容人的缺點。

不管是對 自己或是對別人,反正都是以一種「二分法」的姿態去處理。不是你錯就是我對。二者之間,沒什麼好說的。

無法容人,人與人之間沒有空間。

沒有空間,人就沒有變化的可能。

修行,談的就是變化的可能;信仰,要的是變化的可能;德性實踐,也是在於變化的可能。

自我變化的可能;這也就同時使得別人變化的可能,成立。

沒有對自己變化可能有信心,有經驗的人,是無法相信別人的。
在這種人生狀態下,你活得太苦了,不亂,才有鬼。

但話又說回來,你如何可能相信別人有變化之可能?
你一定能相信嗎?

不要說你會喊尊重別人,多元價值,於是你就會啦。
還遠著呢?
喊得愈兇,愈容不下別人的,多的是,甚至是更多。

如果你沒有某種信仰或德性實踐之經驗,使自己之改變被自己經驗到,
你相信別人的信心是值得懷疑的!往往只是喊喊而已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