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19年3月27日 星期三

《論語.泰伯》 #18

《論語.泰伯》 #18
子曰:「巍巍乎!舜禹之有天下也,而不與焉。」
***
這句其實很道家的。
傳統學問中常說儒道互補,就此。

核心在於「與」要怎麼解釋?

與,是參與。

你參與了很多事,你參與了很多過程。
你在「參與中」,你是在一種什麼樣的狀態,所以你感覺你在「參與」?

一個最明顯的前題是,你一定有所「目的」。
先不論這是什麼目的,反正你一定有目的,你才會參與。

好啦,目的又是什麼呢?
哈。
我會不會問的太超過了。

來,依胡賽爾的說法,目的就是你的心中有「對象性的」東東。

不與,一定是不參與嗎?
還是說,人,可以心中沒有「對象性的」目的而「去做」什麼事呢?

老太太跌倒,你看到了,去扶一把。
在這一電光火石的過程:
你心中有老太太這對象嗎?還是,老太太只是誘發你去做某事的媒介而已。
此時,
老太太是一種「沒有對象性的具體存在」。
而你是去做的目的是一種沒有對象性的目的。

其實《道德經》是 如此表達同一「心法」的:
「生而不有,為而不恃,長而不宰,是謂玄德」。

很好,但你目前做不到。真的。我也一樣。
但,人有做得到的潛力,所以談「修行」才是有底氣的談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