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19年4月22日 星期一

《論語.子罕》 #13

《論語.子罕》 #13
子貢曰:「有美玉於斯,韞匵而藏諸?求善賈而沽諸?」子曰:「沽之哉!沽之哉!我待賈者也。」
***
先看白話:
子貢說:「假如這有塊美玉,是用櫃子藏起來呢?還是賣給識貨的人呢?」孔子說:「賣出去!賣出去!我也正等著識貨的人咧。」

孔子很平凡的人性,對不對。很直接,但你很有感覺。

平凡,是指,我們也都感受過樣的心情,或許,也都有走過同樣的情境。

孔子不是致力於進入到某種烏托邦,
或是某種沒有沒有負面情事的世界;
相反的,
在這個你我都活在一起的世界中,
在這個人人都有正反情緒的世界中,
人要如何來活得美,做得對?

人,都想要「被別人識貨」,
那是很基本的人性,我也是啊,
我也希望我寫的論語被人識貨。

但,首先,重點是,你有什麼「貨」?

這是一個很值得被追問的問題啊?

正如同我愛在課堂上問大四新聞系的:
來,告訴我,新聞系有什麼「專業」?
那是你有的,而別的系沒的?

沒關係,再想想,新聞系的,你有什麼貨色,是「只有新聞系有的」,
正如同,判斷病情之能力,只有醫學系的會有。

當你有貨色,你「自覺」有貨色,不用怕,是可以秀出來的,
哦,孔子不也如此嗎?

但,更重要的是,如何才會有貨?

你要去追問「貨」是「什麼」?
我們要不斷的去思考去提疑情,那個有能會有的貨的「內容」是「什麼」?

有沒有答案,並不重要。重要是「實踐」。亦即,以一重思考模式來追問自己。

依行法而言,這是一種「觀法」。

因之要緊的是,你要以「可能是什麼」的追問模式,不斷的向自己追問那個「可能的貨」。

這一追問模式,不斷的在你身上被實踐,你就會【奇怪的】產生自我改變,
你會越出自己,
有新的視野高度出來。

有了新的視野高度,就能看出「貨色」。
這是必然的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