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19年4月30日 星期二

《論語.子罕》 #17

《論語.子罕》 #17
子曰:「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。」
***
這句話大概是如雷貫耳了吧。

這個有二個概念:
一、好德(A)
二、好色(B)

然後A < B

首先,先界定一下,什麼是好色。

好色,是指對「情欲」的強烈喜歡,
還是,
色,是指可以被我們經驗到的,藉由眼耳鼻舌身所感受到的總總經驗值。

古注,大概都是指情欲之欲望。

我個人覺得都可以。

再來,為什麼 A < B

B,是動物性的本能,你去做「那些」的過程, 是自然的,是反射式的。這中間,沒有障礙。

A,就麻煩了,「好德」的德,是一種價值方向的聲音,但照著那聲音去做,有時,往往是和「B」的需求,對立的。

那就是說,去做A,往往,其實是大部分,要和你自己動物性的本能對抗。

於是你反覆思考再三,反覆利害計算再三。

我們真的不會如同做B一樣的,幾幾是同一種反射式的行為模式,來踐履A。

但,人生如果要有價值,就在A這方向上。
B,會讓你很爽,但也就如此而已。

可以,人為什麼要去做A,那很辛苦的?

對,這裡很讓人糾結。古人也如此啊。

於是有一種實踐過程的經驗之語,
《易經.坤卦.文言曰》:
「積善之家,必有餘慶;積不善之家,必有餘殃。」

康德也好奇這一提問,所以他也用哲學論證了:「德福一致」。

但,就不知你是否有感受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