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22年5月25日 星期三

《論語.衛靈公》#12/2022.05

 《論語.衛靈公》12/2022.05
子曰:「人無遠慮,必有近憂。」

這句,你太熟了。

但,什麼是「遠慮」?什麼是「近憂」?

遠的東東,你怎麼可能去「慮」呢?都還沒有成形呢?

「必」又是如何可能呢?真的有「必然性」嗎?

無遠慮,為什麼會形成「近憂」呢?為什麼不是「近樂」呢?

這樣問,會不會太無聊?

來,人是「會思考」的動物,沒能想清楚,要「信下去」,不容易。

如果不是真的信,那往往也只是「喊一喊」罷了。

用胡塞爾的「認識論」的談法,
人的清楚的「意識對象」之形成,是從「模模糊糊的背景域」中冒出來的。

你有打手游的那些「純經驗」為底,所以「攻略」那種抽象知識,你才能理解。

你沒有足夠的經驗或讀書而來的背景層,你無法有「東西」可以冒出來讓你思考。

沒有足夠的知識或經驗背景域,你根本「無法看到會發生的事情」。

看不到,才是「近憂」。

這是「必然性的」。

同學,一定要多讀書,不然,除了跟別人喊口號之外,還能只是跟別人喊口號。

你,不讀書來積累足夠的思考背景域,你無法「思考」,所以,跟別人喊,是「必然性下」的熱情行為。

《论语.卫灵公》12/2022.05
子曰:「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。」

这句,你太熟了。

但,什麽是「远虑」?什麽是「近忧」?

远的东东,你怎麽可能去「虑」呢?都还没有成形呢?

「必」又是如何可能呢?真的有「必然性」吗?

无远虑,为什麽会形成「近忧」呢?为什麽不是「近乐」呢?

这样问,会不会太无聊?

来,人是「会思考」的动物,没能想清楚,要「信下去」,不容易。

如果不是真的信,那往往也只是「喊一喊」罢了。

用胡塞尔的「认识论」的谈法,
人的清楚的「意识对象」之形成,是从「模模煳煳的背景域」中冒出来的。

你有打手游的那些「纯经验」为底,所以「攻略」那种抽象知识,你才能理解。

你没有足够的经验或读书而来的背景层,你无法有「东西」可以冒出来让你思考。

没有足够的知识或经验背景域,你根本「无法看到会发生的事情」。

看不到,才是「近忧」。

这是「必然性的」。

同学,一定要多读书,不然,除了跟别人喊口号之外,还能只是跟别人喊口号。

你,不读书来积累足够的思考背景域,你无法「思考」,所以,跟别人喊,是「必然性下」的热情行为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