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22年10月2日 星期日

《論語.子張》#08/2022.09

 

《論語.子張》08/2022.09
子夏曰:「小人之過也必文。」

白話文:
子夏說:「小人犯了錯一定要掩飾。」

小人不是「壞人」,而是「一般人」。

這個人間世的觀察蠻準的。

我自己也是如此般的這樣。

但用一種愛追問的習慣,我往往會想:人為什麼一定要「文」呢?

人為什麼一定會有這樣的行為模式出來?

從這種行為模式,可以看出人的某種存在結構嗎?

對,這是現象學的思路。

古人其實也會這樣的追問,只是追問的「形式」不太像現代。

《章句》:
小人憚於改過,而不憚於自欺,故必文以重其過。

人為什麼一定會去「文」?

古人的思考是:人「怕」改過。

但怕「改過」,代表知道自己「錯了」。

知道了哦。

知道了,才會去「文」。

想「文」,就表示別人還不知。

而人為什麼會知道自己的行為是一種什麼樣的價值呢?

人有「良心」。

良心是超越的。

你的對不對,良心會小聲的跟你說。「你」無法去改變良心的判斷。

正如同你無法改變對某物件的「審美感」。

你只能「不去聽」。

或用你的「聰明才知」,編一套「想法」來「騙自己」。

「文」是為了「騙自己」啦。

因為,良心本有。

良心本有,是人存在的結構。


《论语.子张》08/2022.09
子夏曰:「小人之过也必文。」

白話文:
子夏說:「小人犯了錯一定要掩飾。」

小人不是「坏人」,而是「一般人」。

这个人间世的观察蛮准的。

我自己也是如此般的这样。

但用一种爱追问的习惯,我往往会想:人为什麽一定要「文」呢?

人为什麽一定会有这样的行为模式出来?

从这种行为模式,可以看出人的某种存在结构吗?

对,这是现象学的思路。

古人其实也会这样的追问,只是追问的「形式」不太像现代。

《章句》:
小人惮于改过,而不惮于自欺,故必文以重其过。

人为什麽一定会去「文」?

古人的思考是:人「怕」改过。

但怕「改过」,代表知道自己「错了」。

知道了哦。

知道了,才会去「文」。

想「文」,就表示别人还不知。

而人为什麽会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一种什麽样的价值呢?

人有「良心」。

良心是超越的。

你的对不对,良心会小声的跟你说。「你」无法去改变良心的判断。

正如同你无法改变对某物件的「审美感」。

你只能「不去听」。

或用你的「聪明才知」,编一套「想法」来「骗自己」。

「文」是为了「骗自己」啦。

因为,良心本有。

良心本有,是人存在的结构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