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22年10月31日 星期一

《論語.子張》#24/2022.10

 《論語.子張》24/2022.10
叔孫武叔毀仲尼。子貢曰:「無以為也,仲尼不可毀也。他人之賢者,丘陵也,猶可踰也;仲尼,日月也,無得而踰焉。人雖欲自絕,其何傷於日月乎?多見其不知量也!」

白話譯:
叔孫武叔誹謗孔子。子貢說:「不好吧,孔子是誹謗不了的,其他人的賢良,象丘陵一樣,還可以超越;孔子卻象日月,別人沒法超過。雖然有人要去看不到日月,但對日月又有什麽影響?衹能表明他看不到而已。」

有人講孔子壞話,子貢出來捍衛。

我比較好奇,他會如何來回應。回應,代表一種見識和視野。

古人也有相同的好奇嗎?《章句》:
自絕,謂以謗毀自絕於孔子。多,與祗同,適也。不知量,謂不自知其分量。

「自絕」。

這句可嚴重了。

對儒學而言,人與「德性之成熟」的關係是,「仁遠乎哉?我欲仁,仁斯至矣。」

一念反轉,當下之心,就可以了。

什麼狀況下,會是「自絕」呢?

毀「孔子」一個人,有這麼嚴重嗎?

重點不在於是毀了誰,而是這一現象代表了某種人的自我的「不知量」。

不知量,就是沒有「再往上更好一點的對自己的要求」。

聖人,是一種「樣式」,一種人格成熟的存在樣式。

聖人也是「人」,七情六欲都有,但他更有著「人格成熟的樣式」。

透過這種「樣式」,我們可以和自己對比,去思考,去想像,甚至去質疑。

但這前題是,我們想改變自己,變成更好的自己。也就是說,目前的我,還可以更好。

「不知量」,人為什麼會「不知量」。因為,自己覺得沒有什麼可以再變化的更好的了。

如果覺得自己是「完美的了」,聖人的存在樣式,是沒有意義的。

當聖人因人的「不知量」而沒有意義時,人去看「聖人」,一定只能看到「不好的」。

看不到聖人的好,聖人的樣式,「其何傷於日月乎?多見其不知量也!」

但,人真的很容易,「看不到」。因為人的理解是「對象性的理解」。

對象性的理解是對「認識物採取一種封閉式」的識知樣態。一種「物」的理解樣態。

物,是不會變的。所以有「物理」。

人是可以自我質性變化的。這才是重點。

自我變化如何可能,知道人是「可以質變的」,就行了。

人是可以質變的,所以,人就會對「聖人樣式」產生有意義性的理解。

《论语.子张》24/2022.10
叔孙武叔毁仲尼。子贡曰:「无以为也,仲尼不可毁也。他人之贤者,丘陵也,犹可踰也;仲尼,日月也,无得而踰焉。人虽欲自绝,其何伤于日月乎?多见其不知量也!」

白话译:
叔孙武叔诽谤孔子。子贡说:「不好吧,孔子是诽谤不了的,其他人的贤良,象丘陵一样,还可以超越;孔子却象日月,别人没法超过。虽然有人要去看不到日月,但对日月又有什么影响?衹能表明他看不到而已。」

有人讲孔子坏话,子贡出来捍卫。

我比较好奇,他会如何来回应。回应,代表一种见识和视野。

古人也有相同的好奇吗?《章句》:
自绝,谓以谤毁自绝于孔子。多,与祗同,适也。不知量,谓不自知其分量。

「自绝」。

这句可严重了。

对儒学而言,人与「德性之成熟」的关係是,「仁远乎哉?我欲仁,仁斯至矣。」

一念反转,当下之心,就可以了。

什麽状况下,会是「自绝」呢?

毁「孔子」一个人,有这麽严重吗?

重点不在于是毁了谁,而是这一现象代表了某种人的自我的「不知量」。

不知量,就是没有「再往上更好一点的对自己的要求」。

圣人,是一种「样式」,一种人格成熟的存在样式。

圣人也是「人」,七情六欲都有,但他更有着「人格成熟的样式」。

透过这种「样式」,我们可以和自己对比,去思考,去想像,甚至去质疑。

但这前题是,我们想改变自己,变成更好的自己。也就是说,目前的我,还可以更好。

「不知量」,人为什麽会「不知量」。因为,自己觉得没有什麽可以再变化的更好的了。

如果觉得自己是「完美的了」,圣人的存在样式,是没有意义的。

当圣人因人的「不知量」而没有意义时,人去看「圣人」,一定只能看到「不好的」。

看不到圣人的好,圣人的样式,「其何伤于日月乎?多见其不知量也!」

但,人真的很容易,「看不到」。因为人的理解是「对象性的理解」。

对象性的理解是对「认识物採取一种封闭式」的识知样态。一种「物」的理解样态。

物,是不会变的。所以有「物理」。

人是可以自我质性变化的。这才是重点。

自我变化如何可能,知道人是「可以质变的」,就行了。

人是可以质变的,所以,人就会对「圣人样式」产生有意义性的理解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