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20年11月18日 星期三

《論語.八佾》 #15 / 2020.11


子入大廟,每事問。或曰:「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?入大廟,每事問。」子聞之曰:「是禮也。」

白話譯:
孔子進太廟,每件事都問。有人說:「誰說孔子懂禮呢?進太廟,事事問。」孔子聽後,說:「這就是禮。」

八佾篇,有一個重要的文章之共同性,
那就是不斷的提醒「外在規範現象」和「內在精神」之間的關係。

禮,一定有某種意義,在被制定時,一定是要反映某種想法、精神。
如果,我們無法理解外在儀式與內在精神之間的關係,
去問清楚,
是應該的。

而且,這就是禮,就是禮的本意。

例如,為什麼要拜佛,不就是木頭刻的偶,為什麼要拜下去?
拜佛內在意義是什麼?我問了很多年,幾年後有一種講法我深同感:
拜佛是降服自己。

為什麼要尊重長輩?那些人有什麼值得去被尊敬的?還要有個「禮貌站好」的樣子出來呢?

尊重長輩,是為了調服自己,
讓自己「有能力」去把「和自己不一樣但可能比你更好」的意見和想法,
聽 下去。

不要以為那很簡單,
如果你平常沒有「禮」的調服,
「和你不一樣想法」,你是沒有多少能力聽下去的。




《论语.八佾》 15 / 2020.11
子入大庙,每事问。或曰:「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?入大庙,每事问。」子闻之曰:「是礼也。」

白话译:
孔子进太庙,每件事都问。有人说:「谁说孔子懂礼呢?进太庙,事事问。」孔子听后,说:「这就是礼。」

八佾篇,有一个重要的文章之共同性,
那就是不断的提醒「外在规范现象」和「内在精神」之间的关系。

礼,一定有某种意义,在被制定时,一定是要反映某种想法、精神。
如果,我们无法理解外在仪式与内在精神之间的关系,
去问清楚,
是应该的。

而且,这就是礼,就是礼的本意。

例如,为什么要拜佛,不就是木头刻的偶,为什么要拜下去?
拜佛内在意义是什么?我问了很多年,几年后有一种讲法我深同感:
拜佛是降服自己。

为什么要尊重长辈?那些人有什么值得去被尊敬的?还要有个「礼貌站好」的样子出来呢?

尊重长辈,是为了调服自己,
让自己「有能力」去把「和自己不一样但可能比你更好」的意见和想法,
听 下去。

不要以为那很简单,
如果你平常没有「礼」的调服,
「和你不一样想法」,你是没有多少能力听下去的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