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20年11月25日 星期三

《論語.八佾》 #20 / 2020.11


子曰:「關雎,樂而不淫,哀而不傷。」

白話譯:
孔子說:「《關雎》這篇詩,快樂卻不淫穢,悲哀卻不傷痛。」

這句,很難解的好。

光是,樂是什麼?不淫是什麼?這二者之間的差別是什麼,就夠解釋的了。

而,其實,解釋了半天,也未必然讓你了解或理解了什麼?

來,從句子的結構來看:

樂 → 不淫;
哀 → 不傷。

看到結構了嗎?這裡是從A 再幫我們帶到B。用日常生活的講法,先到信義區,才能到101。

我們透過A,於是才能達到B。這裡有一種奠基性的關係。

這和我們之談的的禮的儀式到禮的精神,是同一結構。先有「儀式」,才能到達「精神」。

也就是A →B,但是A 〉B。要由A到B,但B又是在價值上更高於A。

樂,很好,但透過樂,卻可達到一種更高精神的「不淫」;
哀,是一種經驗感受,透過哀,我們仍可以進一步的感受到生命的更高層次的精神「不傷」。

樂和「不淫」,層次上的差異在那裡;樂是「給自己的」,「不淫」是關係到了他人。
哀,是自己的感受;不傷,同樣的是與他人之關係而來的講法。

由自己的感受,去推到他人。這是儒家。

**
《论语.八佾》 20 / 2020.11
子曰:「关雎,乐而不淫,哀而不伤。」

白话译:
孔子说:「《关雎》这篇诗,快乐却不淫秽,悲哀却不伤痛。」

这句,很难解的好。

光是,乐是什么?不淫是什么?这二者之间的差别是什么,就够解释的了。

而,其实,解释了半天,也未必然让你了解或理解了什么?

来,从句子的结构来看:

乐 → 不淫;
哀 → 不伤。

看到结构了吗?这里是从A 再帮我们带到B。用日常生活的讲法,先到信义区,才能到101。

我们透过A,于是才能达到B。这里有一种奠基性的关系。

这和我们之谈的的礼的仪式到礼的精神,是同一结构。先有「仪式」,才能到达「精神」。

也就是A →B,但是A 〉B。要由A到B,但B又是在价值上更高于A。

乐,很好,但透过乐,却可达到一种更高精神的「不淫」;
哀,是一种经验感受,透过哀,我们仍可以进一步的感受到生命的更高层次的精神「不伤」。

乐和「不淫」,层次上的差异在那里;乐是「给自己的」,「不淫」是关系到了他人。
哀,是自己的感受;不伤,同样的是与他人之关系而来的讲法。

由自己的感受,去推到他人。这是儒家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