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21年7月5日 星期一

《論語.泰伯》 #02/ 2021.07


子曰:「恭而無禮則勞,慎而無禮則葸,勇而無禮則亂,直而無禮則絞。君子篤於親,則民興於仁;故舊不遺,則民不偷。」

白話譯:
孔子說:「恭敬而無禮則徒勞,謹慎而無禮則膽怯,勇猛而無禮則闖禍,直率而無禮則尖刻。如果長官能真心愛護親屬,則百姓就會呈現仁愛;如果長官能真心愛護故舊,則百姓就會有情有感。」


這句,對我而言,是儒學對於「社會文化」這些現象的哲學式宣言。

儒家強調制禮作樂,這即是對社會文化這些現象的肯定;
如果和道家的「小國寡民」之「鄰國相望,雞犬之聲相聞,民至老死,不相往來」,
相對照起來,
更能凸顯出儒學的特色。

但,為什麼,社會文化是「必要的」?
這必要的背後之論證的基礎是什麼呢?

哈,古人不會去想著論證的問題,古人用舉例的;邏輯論證,這是現代人的「偏好」。

來,我們來試著論證。

A「恭、慎、勇、直」  →→「無禮」(媒介)→→B「勞、葸、亂.絞」。

A:是好的。

B:是不好的。

好了,我們看到了一種現象,由「好」變成「不好」這一過程的現象。

什麼是這一轉變的「居中關鍵」呢?答案是:禮。這是媒介(酵母)。

禮是什麼?先不談。

從形式而言,「禮」是一種媒介,這種媒介是「轉變/變化」的必要元素。

有禮,會變化;無禮,也會變化。
有禮,會變得更好;無禮,會變得差。

總之,「禮」是一定會存在的媒介。

這是,辨證法。如黑格爾的正反合。即,人的正常過程,一定是要有媒介才能發生變化。

重點是,什麼樣的媒介?

無禮,也是一種媒介,這種媒介,讓事情一定會「變得更差」。
這是人生的辨證性的必然。

媒介,是人之生命成長的必要;而社會文化,就是必要的媒介。制禮作樂,是好媒介。

同學,多讀書,多看藝術品,多聽古典音樂。

那些都是某種「可能的酵素」,會讓你的生命產生某種必然的一種質性上的可能性之呈現。

**
《论语.泰伯》 02/ 2021.07
子曰:「恭而无礼则劳,慎而无礼则葸,勇而无礼则乱,直而无礼则绞。君子笃于亲,则民兴于仁;故旧不遗,则民不偷。」

白话译:
孔子说:「恭敬而无礼则徒劳,谨慎而无礼则胆怯,勇猛而无礼则闯祸,直率而无礼则尖刻。如果长官能真心爱护亲属,则百姓就会呈现仁爱;如果长官能真心爱护故旧,则百姓就会有情有感。」


这句,对我而言,是儒学对于「社会文化」这些现象的哲学式宣言。

儒家强调制礼作乐,这即是对社会文化这些现象的肯定;
如果和道家的「小国寡民」之「邻国相望,鸡犬之声相闻,民至老死,不相往来」,
相对照起来,
更能凸显出儒学的特色。

但,为什么,社会文化是「必要的」?
这必要的背后之论证的基础是什么呢?

哈,古人不会去想着论证的问题,古人用举例的;逻辑论证,这是现代人的「偏好」。

来,我们来试着论证。

A「恭、慎、勇、直」  →→「无礼」(媒介)→→B「劳、葸、乱.绞」。

A:是好的。

B:是不好的。

好了,我们看到了一种现象,由「好」变成「不好」这一过程的现象。

什么是这一转变的「居中关键」呢?答案是:礼。这是媒介(酵母)。

礼是什么?先不谈。

从形式而言,「礼」是一种媒介,这种媒介是「转变/变化」的必要元素。

有礼,会变化;无礼,也会变化。
有礼,会变得更好;无礼,会变得差。

总之,「礼」是一定会存在的媒介。

这是,辨证法。如黑格尔的正反合。即,人的正常过程,一定是要有媒介才能发生变化。

重点是,什么样的媒介?

无礼,也是一种媒介,这种媒介,让事情一定会「变得更差」。
这是人生的辨证性的必然。

媒介,是人之生命成长的必要;而社会文化,就是必要的媒介。制礼作乐,是好媒介。

同学,多读书,多看艺术品,多听古典音乐。

那些都是某种「可能的酵素」,会让你的生命产生某种必然的一种质性上的可能性之呈现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