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20年12月21日 星期一

《論語.里仁》 #10 / 2020.12


子曰:「君子之於天下也,無適也,無莫也,義之與比。」

白話譯:
孔子說:「君子對於天下事,不刻意強求,不無故反對,一切按道義行事。」


這句,看別本經典就更加清楚了。

聖經.羅馬書 4:2:
亞伯拉罕若是因行為稱義,就有可誇的,只是不能在神面前誇口。

義是生命行為中判斷的凖繩。再也沒有其他的了。


孟子: 公孫丑上:是集義所生者,非義襲而取之也。

集義,即是稱義。

佛學四不依中的第一條:一、依法不依人。

佛學中的「法」,即是真理,義理。

《章句》:
聖人之學不然,於無可無不可之間,有義存焉。然則君子之心,果有所倚乎?

如果人活著不只是滿足肉體存在之欲望;
如果人活著還是有著某種「超越於肉體需求之外」的某種意義式的渴望,
那正是超越式的理念在人肉身上活生生的證明。

對儒家而言,那是良心的聲音, 道與義。

人的一生,是要跟著那走的。那是聖人的軌跡。


**
《论语.里仁》 09 / 2020.12
子曰:「君子之于天下也,无适也,无莫也,义之与比。」

白话译:
孔子说:「君子对于天下事,不刻意强求,不无故反对,一切按道义行事。」


这句,看别本经典就更加清楚了。

圣经.罗马书 4:2:
亚伯拉罕若是因行为称义,就有可夸的,只是不能在神面前夸口。

义是生命行为中判断的凖绳。再也没有其他的了。


孟子: 公孙丑上:是集义所生者,非义袭而取之也。

集义,即是称义。

佛学四不依中的第一条:一、依法不依人。

佛学中的「法」,即是真理,义理。

《章句》:
圣人之学不然,于无可无不可之间,有义存焉。然则君子之心,果有所倚乎?

如果人活着不只是满足肉体存在之欲望;
如果人活着还是有着某种「超越于肉体需求之外」的某种意义式的渴望,
那正是超越式的理念在人肉身上活生生的证明。

对儒家而言,那是良心的声音, 道与义。

人的一生,是要跟着那走的。那是圣人的轨迹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