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20年12月23日 星期三

《論語.里仁》 #12 / 2020.12


子曰:「放於利而行,多怨。」

白話譯:
孔子說:「往往是往自己利益去行事的人,容易招致怨怒。」

這句是孔子對人的社會的觀察。
你覺得有沒有一些認同呢?是不是你也是有著這樣的經驗值呢?

孔子「講了出來」。

這裡有一個重點我想引申來談。

人的某種觀察感覺,你能不能用「語言文字」表達出來?

人都會有很多感覺,但往往能把感受用「語言文字」表達出來,
那種感受才能被「對象化」,才能被理解。

「被理解」這是我要強調的。

再來,並不是你想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,你就一定能夠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。
你要有一定的「能力」。

海格爾:語言是存在的居所。
佛學:身口意三者合一。口,即語言,是被拿出來強調的。

為什麼?

語言是一種「反映」的媒介。必須要先有某種東西存在,於是語言才能指涉著而「被創造」出來。

用胡塞爾《經驗與判斷》的說法,要先有「被動綜合」的素材存在,於是謂詞主動性才能被行使,即才能有語言文字的形成。

所以,真的「不要以為只是講一講而已,亂講沒關係!」
一出口,即表示某種「可能性」已經存在了,只等著時機到而被顯化。

不要以為隨便用惡毒語言罵人沒關係,只是語言的罵而已;
不然,
語言一出口,就表示那「語言的內容」如同種子一般就被存在了,
只等著時機去發芽。

當「可能性」被你用語言「存在出來」,那麼,那種可能性就和你關連在一起了。

再講一次,海格爾:語言是存在的居所。

你以為聖經說:「舌弄是非的,陷在禍患中」(箴17:20),只是一種道德教訓嗎?

不,那是具有必然性會發生的真理之表述。


同樣的,對他人的正向眼光,正向語言,就是把那種可能性創造出來而存在了。

新聞系的同學,但願你看得下去。



《论语.里仁》 12 / 2020.12
子曰:「放于利而行,多怨。」

白话译:
孔子说:「往往是往自己利益去行事的人,容易招致怨怒。」

这句是孔子对人的社会的观察。
你觉得有没有一些认同呢?是不是你也是有着这样的经验值呢?

孔子「讲了出来」。

这里有一个重点我想引申来谈。

人的某种观察感觉,你能不能用「语言文字」表达出来?

人都会有很多感觉,但往往能把感受用「语言文字」表达出来,
那种感受才能被「对象化」,才能被理解。

「被理解」这是我要强调的。

再来,并不是你想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,你就一定能够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。
你要有一定的「能力」。

海格尔:语言是存在的居所。
佛学:身口意三者合一。口,即语言,是被拿出来强调的。

为什么?

语言是一种「反映」的媒介。必须要先有某种东西存在,于是语言才能指涉着而「被创造」出来。

用胡塞尔《经验与判断》的说法,要先有「被动综合」的素材存在,于是谓词主动性才能被行使,即才能有语言文字的形成。

所以,真的「不要以为只是讲一讲而已,乱讲没关系!」
一出口,即表示某种「可能性」已经存在了,只等着时机到而被显化。

不要以为随便用恶毒语言骂人没关系,只是语言的骂而已;
不然,
语言一出口,就表示那「语言的内容」如同种子一般就被存在了,
只等着时机去发芽。

当「可能性」被你用语言「存在出来」,那么,那种可能性就和你关连在一起了。

再讲一次,海格尔:语言是存在的居所。

你以为圣经说:「舌弄是非的,陷在祸患中」(箴17:20),只是一种道德教训吗?

不,那是具有必然性会发生的真理之表述。


同样的,对他人的正向眼光,正向语言,就是把那种可能性创造出来而存在了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