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20年12月29日 星期二

《論語.里仁》 #16/ 2020.12


子曰:「君子喻於義,小人喻於利。」

白話譯:
孔子說:「君子通曉道義,小人通曉私利。」

這句,「喻於」這種文章表現手法,會讓我注意。

《章句》:喻,猶曉也。

曉,應可以用「理解」來當作現代的說詞吧。

什麼是理解?

「小人喻於利」,《章句》:利者,人情之所欲。

人情之所欲,是用「理解」嗎?應該不是吧。

你「理解了」情欲,所以你才有情欲嗎?
你「理解了」餓了,所以你才會去吃飯嗎?

不是吧。

用我們自身的經驗,應該是相反的過程,
即,
你「先有餓了的感覺」,所以你表達出來,這「表達出來」才是理解。

在這裡我是用現象學詮釋學的談法:先有。

人總是先有了什麼,然後想法子去「表達出來」,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,就是「理解」。

把心中模模糊糊的感受,用語言文字式的邏輯談清楚,就是「理解」。

如果你心中真的完全是「空的」,你沒有什麼先有,你根本沒有什麼可以去「理解的」。

七情六欲,人人皆有;義理於心,也是人人皆有。

那麼這句可以如下解釋:
君子總是喜歡把心中「義理」的部分,表達出來,實踐出來。
小心總是要把內心中關於自己情欲之所好,表達出來,實踐出來。

《论语.里仁》 16/ 2020.12
子曰:「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。」

白话译:
孔子说:「君子通晓道义,小人通晓私利。」

这句,「喻于」这种文章表现手法,会让我注意。

《章句》:喻,犹晓也。

晓,应可以用「理解」来当作现代的说词吧。

什么是理解?

「小人喻于利」,《章句》:利者,人情之所欲。

人情之所欲,是用「理解」吗?应该不是吧。

你「理解了」情欲,所以你才有情欲吗?
你「理解了」饿了,所以你才会去吃饭吗?

不是吧。

用我们自身的经验,应该是相反的过程,
即,
你「先有饿了的感觉」,所以你表达出来,这「表达出来」才是理解。

在这里我是用现象学诠释学的谈法:先有。

人总是先有了什么,然后想法子去「表达出来」,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,就是「理解」。

把心中模模糊糊的感受,用语言文字式的逻辑谈清楚,就是「理解」。

如果你心中真的完全是「空的」,你没有什么先有,你根本没有什么可以去「理解的」。

七情六欲,人人皆有;义理于心,也是人人皆有。

那么这句可以如下解释:
君子总是喜欢把心中「义理」的部分,表达出来,实践出来。
小心总是要把内心中关于自己情欲之所好,表达出来,实践出来。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