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20年12月3日 星期四

《論語.八佾》 #25 / 2020.11


子謂韶,「盡美矣,又盡善也。」謂武,「盡美矣,未盡善也」。

白話譯:
孔子評論《韶樂》:「盡善盡美。」評論《武樂》:「盡美不盡善。」


孔子論二首音樂。

我第一個浮上念頭的是,為什麼要去評音樂?
不是都在講人生的道理嗎?
音樂,不就是一種「感受的媒介」嗎?

在論語裡,孔子還挺愛談音樂的,為什麼?
因為,文化藝術是「可以讓德性成熟的媒介」,
所以,儒家愛談制禮作樂,愛去評論各種文化藝術。

在這次的評論中,提出了二種區分:善與美。

我不想在這裡很藝術理論的談,雖然如果你去讀美學理論,這是大題目。

我的論述是:善,一定有美。但,美未必有善。

所以,儘管去「行善」,如果是真誠,每個他人都會在你的行為中感受到「美」。

所以,你看釋迦牟尼,看耶穌,心中都有「美」的湧動。

對儒家而言,美,並不是一種獨立的範疇。

美,是通向「善」的媒介。

文化藝術的美之所以重要,
那是因為,
那種「美感」,如果你喜歡,如果你覺得那是人性中很特殊的感受,是值得你去追求的,
那麼,
人的善行給人的感受,就一定會包含著「那種藝術給你的美感」。

你不一定是要藝術家才能對他人「給出美感」,
你的一行一動,一個小小的善念下的行為舉止,
本身就是美感的「肉身化」。

藝術如果有價值,那是因為藝術是最容易傳達出「善的那種美感」的媒介。


《论语.八佾》 24 / 2020.11
子谓韶,「尽美矣,又尽善也。」谓武,「尽美矣,未尽善也」。

白话译:
孔子评论《韶乐》:「尽善尽美。」评论《武乐》:「尽美不尽善。」


孔子论二首音乐。

我第一个浮上念头的是,为什么要去评音乐?
不是都在讲人生的道理吗?
音乐,不就是一种「感受的媒介」吗?

在论语里,孔子还挺爱谈音乐的,为什么?
因为,文化艺术是「可以让德性成熟的媒介」,
所以,儒家爱谈制礼作乐,爱去评论各种文化艺术。

在这次的评论中,提出了二种区分:善与美。

我不想在这里很艺术理论的谈,虽然如果你去读美学理论,这是大题目。

我的论述是:善,一定有美。但,美未必有善。

所以,尽管去「行善」,如果是真诚,每个他人都会在你的行为中感受到「美」。

所以,你看释迦牟尼,看耶稣,心中都有「美」的涌动。

对儒家而言,美,并不是一种独立的范畴。

美,是通向「善」的媒介。

文化艺术的美之所以重要,
那是因为,
那种「美感」,如果你喜欢,如果你觉得那是人性中很特殊的感受,是值得你去追求的,
那么,
人的善行给人的感受,就一定会包含着「那种艺术给你的美感」。

你不一定是要艺术家才能对他人「给出美感」,
你的一行一动,一个小小的善念下的行为举止,
本身就是美感的「肉身化」。

艺术如果有价值,那是因为艺术是最容易传达出「善的那种美感」的媒介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