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22年6月2日 星期四

《論語.衛靈公》#15/2022.05

 《論語.衛靈公》15/2022.05
子曰:「躬自厚而薄責於人,則遠怨矣。」

白話譯:
孔子說:「多反觀自己,少責備別人,就可以遠離怨恨。」

這是我很常去拿來而「反看」自己的一句話。

常常覺得「做得到」的比率,不大。

但,凡人就不是聖人。

做不到,是合理之事,但「應去做」是修行。

這過程,很痛苦。

我們的「人的習氣」,往往是「相反的」:躬自薄而厚責於人。

我愛去思考,一種哲學上的思考,為什麼「人性」是這樣,然後,我們又要很痛的自我「修行」,往人性習氣的另一方向上去調整。

思考是一回事。

修行是「實踐」,只有去做了,才會有效果出來。用想的,不會有。

效果是什麼呢?「遠怨」。

重點是,你有想要「遠怨」嗎?

在這時代,或許你一點都不想要有。

某種角度而言,你巴不得「有怨」,這樣才能上媒體或大聲喊出來。

遠怨,有什麼重要嗎?

榮格的心理學,倒是給我了很多有可能的解釋。

有「怨」,一種可能是「你的某種情結」在發作。怨,是一種「你的陰影情結」以「補償」的形式作用在他人,表現給你自己看。

這和佛學講的「他人即自我」有某種相同的意思。

所以,這又如何呢?

「怨」久了,這種情結可能會形成「自主性的獨立式的心理架構」,掌握了你。這種狀況下,一些現代醫學概念下的某些心理上的疾病,就會被診斷出來。

躬自厚而薄責於人,是消解「陰影情結」的一種自我改善方式,用古人的講法是修行。

《论语.卫灵公》15/2022.05
子曰:「躬自厚而薄责于人,则远怨矣。」

白话译:
孔子说:「多反观自己,少责备别人,就可以远离怨恨。」

这是我很常去拿来而「反看」自己的一句话。

常常觉得「做得到」的比率,不大。

但,凡人就不是圣人。

做不到,是合理之事,但「应去做」是修行。

这过程,很痛苦。

我们的「人的习气」,往往是「相反的」:躬自薄而厚责于人。

我爱去思考,一种哲学上的思考,为什麽「人性」是这样,然后,我们又要很痛的自我「修行」,往人性习气的另一方向上去调整。

思考是一回事。

修行是「实践」,只有去做了,才会有效果出来。用想的,不会有。

效果是什麽呢?「远怨」。

重点是,你有想要「远怨」吗?

在这时代,或许你一点都不想要有。

某种角度而言,你巴不得「有怨」,这样才能上媒体或大声喊出来。

远怨,有什麽重要吗?

荣格的心理学,倒是给我了很多有可能的解释。

有「怨」,一种可能是「你的某种情结」在发作。怨,是一种「你的阴影情结」以「补偿」的形式作用在他人,表现给你自己看。

这和佛学讲的「他人即自我」有某种相同的意思。

所以,这又如何呢?

「怨」久了,这种情结可能会形成「自主性的独立式的心理架构」,掌握了你。这种状况下,一些现代医学概念下的某些心理上的疾病,就会被诊断出来。

躬自厚而薄责于人,是消解「阴影情结」的一种自我改善方式,用古人的讲法是修行。

《論語.衛靈公》16/2022.06
子曰:「不曰『如之何如之何』者,吾末如之何也已矣。」

白話譯:
孔子說:「遇到事不想著要如何做人,我不知道要拿他怎麽辦了」。


這句,有點太日常了。

大概人人都會說。

為什麼被記錄下來呢?大概又是有某種上下文的關係,在對話的脈絡中,談出這句話。

但,孤立來看這句子,古人會如何想?

《章句》:
如之何如之何者,熟思而審處之辭也。不如是而妄行,雖聖人亦無如之何矣。

好像,也沒有多講出了什麼。

那麼,身後更後代的人,有更多的人文知識的積累,所以,可以講出更多的什麼嗎?

現代人文學門,受西方影響下,也有一種「知識論轉向」的特色。這和「傳統佛學的唯識」有同一特色,所以也算是有根底的反思。

去想著「如之何」有什麼作用嗎?對人的認識和理解而言,一位有著去思索著「如之何」的人,對自己的思維和理解,有什麼助益?

人的「思考」或是「有想法」跑出來,並不是無中生有的,而是從其長期積累的「知識背景層」中冒出來的。

所以,我們常說,先博後約。

在自己的日常中,不斷的去思索,不斷去問自己,去讓自己積累相關的知識,會形成強大的「非意識性的知識背景層」。

用榮格的說法,是「集體潛意識」,用胡塞爾的說法是「被動綜合判斷作用」,用佛學,那是第八識「阿賴耶」。

用儒門的表法,就是要去常讓自己「日如之何」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