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22年6月27日 星期一

《論語.衛靈公》#33/2022.06

 《論語.衛靈公》33/2022.06
子曰:「知及之,仁不能守之;雖得之,必失之。知及之,仁能守之。不莊以涖之,則民不敬。知及之,仁能守之,莊以涖之。動之不以禮,未善也。」

白話譯:
孔子說:「可以理解而去得到的,但缺少人品,即使得到了,也必然會失去;憑理知得到,人品也好,但不嚴肅認真地持守,則不受群衆尊敬;憑理智得到權利,人品好,持守態度也好,但所作所為不符合社會規範,那也是不完善的。」

這裡有四種人性的「質性」。知、仁、莊、禮。

這四種人格的「特色」,又相對的有四種「外在」的人間世的經驗上果效。

其實,是你相不相信,而已。

在我們目前時代,這會被認為是「不科學」,而不想去理這些。

為什麼是「不科學」呢?因為無法被「客觀化地被驗證」,而這是指可以在相同條件下的重覆,有如物理或化學。

你可以把「大理石」,客觀化去研究。

但,知仁莊禮,這四種,是「你要參與」才會形成的一種可被觀察到的「現象」。

你親自的參與是必要條件。人格,無法是像大理石一樣的,被單純的和主體拉開距離而客觀化。

我們可以從歷史中、從人物的往歷中,看出某種可見的大概。但那也只是一種象徵作用的說明,而已。

別人能實踐,並不代表你能實踐。你能實踐,也不代表你是「真的用心地」去實踐。

只有你去實踐,而你用自己的生命去感受自己實踐的力度,以及由之而來的社會性果效,你才會相信。

個體德性的滋生,必定有社會性的果效。

如果你實踐後而相信了,
那麼,
你的人生的許多思考,就有「古典的知慧」可以來相伴。

《论语.卫灵公》33/2022.06
子曰:「知及之,仁不能守之;虽得之,必失之。知及之,仁能守之。不庄以涖之,则民不敬。知及之,仁能守之,庄以涖之。动之不以礼,未善也。」

白话译:
孔子说:「可以理解而去得到的,但缺少人品,即使得到了,也必然会失去;凭理知得到,人品也好,但不严肃认真地持守,则不受群衆尊敬;凭理智得到权利,人品好,持守态度也好,但所作所为不符合社会规范,那也是不完善的。」

这裡有四种人性的「质性」。知、仁、庄、礼。

这四种人格的「特色」,又相对的有四种「外在」的人间世的经验上果效。

其实,是你相不相信,而已。

在我们目前时代,这会被认为是「不科学」,而不想去理这些。

为什麽是「不科学」呢?因为无法被「客观化地被验证」,而这是指可以在相同条件下的重复,有如物理或化学。

你可以把「大理石」,客观化去研究。

但,知仁庄礼,这四种,是「你要参与」才会形成的一种可被观察到的「现象」。

你亲自的参与是必要条件。人格,无法是像大理石一样的,被单纯的和主体拉开距离而客观化。

我们可以从历史中、从人物的往历中,看出某种可见的大概。但那也只是一种象徵作用的说明,而已。

别人能实践,并不代表你能实践。你能实践,也不代表你是「真的用心地」去实践。

只有你去实践,而你用自己的生命去感受自己实践的力度,以及由之而来的社会性果效,你才会相信。

个体德性的滋生,必定有社会性的果效。

如果你实践后而相信了,
那麽,
你的人生的许多思考,就有「古典的知慧」可以来相伴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