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22年6月21日 星期二

《論語.衛靈公》#30/2022.06

 《論語.衛靈公》30/2022.06
子曰:「過而不改,是謂過矣。」

德性,是一種變化的過程,而被自己或他人意識到。

德性,一定要變化的過程,在這過程中,自己或他人感受,這變化是一種美感,這變化有一種意義感。

正因為一定是有變化才能被意識到,所以才要「修行」,才要有行法。

所以,才要有「過而改」。

過而改,是一種「正常」。

過而不改,才是「不好」。

「沒有過」,這種人,「不是人」。

但,改過,是一件「非常痛苦」的事,的過程。

所以,大部分的人都想要「掩飾」自己的「過」。

不過改就不會有痛。

無他,改過,是一種「自我否定」的過程,是一種「無我」的過程。

儒家只說要「改過」,但沒有說如何可能去克服這過程而來的痛苦。

佛學有,而且「行法」很多。

意識到「我執」的嚴重性,願意去思考「放下自我」的那一種過程的可能性,所以「改過」相對的可被實踐。

《论语.卫灵公》30/2022.06
子曰:「过而不改,是谓过矣。」

德性,是一种变化的过程,而被自己或他人意识到。

德性,一定要变化的过程,在这过程中,自己或他人感受,这变化是一种美感,这变化有一种意义感。

正因为一定是有变化才能被意识到,所以才要「修行」,才要有行法。

所以,才要有「过而改」。

过而改,是一种「正常」。

过而不改,才是「不好」。

「没有过」,这种人,「不是人」。

但,改过,是一件「非常痛苦」的事,的过程。

所以,大部分的人都想要「掩饰」自己的「过」。

不过改就不会有痛。

无他,改过,是一种「自我否定」的过程,是一种「无我」的过程。

儒家只说要「改过」,但没有说如何可能去克服这过程而来的痛苦。

佛学有,而且「行法」很多。

意识到「我执」的严重性,愿意去思考「放下自我」的那一种过程的可能性,所以「改过」相对的可被实践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