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22年6月2日 星期四

《論語.衛靈公》#16/2022.06

 《論語.衛靈公》16/2022.06
子曰:「不曰『如之何如之何』者,吾末如之何也已矣。」

白話譯:
孔子說:「遇到事不想著要如何做人,我不知道要拿他怎麽辦了」。

這句,有點太日常了。

大概人人都會說。

為什麼被記錄下來呢?大概又是有某種上下文的關係,在對話的脈絡中,談出這句話。

但,孤立來看這句子,古人會如何想?

《章句》:
如之何如之何者,熟思而審處之辭也。不如是而妄行,雖聖人亦無如之何矣。

好像,也沒有多講出了什麼。

那麼,身後更後代的人,有更多的人文知識的積累,所以,可以講出更多的什麼嗎?

現代人文學門,受西方影響下,也有一種「知識論轉向」的特色。這和「傳統佛學的唯識」有同一特色,所以也算是有根底的反思。

去想著「如之何」有什麼作用嗎?對人的認識和理解而言,一位有著去思索著「如之何」的人,對自己的思維和理解,有什麼助益?

人的「思考」或是「有想法」跑出來,並不是無中生有的,而是從其長期積累的「知識背景層」中冒出來的。

所以,我們常說,先博後約。

在自己的日常中,不斷的去思索,不斷去問自己,去讓自己積累相關的知識,會形成強大的「非意識性的知識背景層」。

用榮格的說法,是「集體潛意識」,用胡塞爾的說法是「被動綜合判斷作用」,用佛學,那是第八識「阿賴耶」。

用儒門的表法,就是要去常讓自己「日如之何」。

《论语.卫灵公》16/2022.06
子曰:「不曰『如之何如之何』者,吾末如之何也已矣。」

白话译:
孔子说:「遇到事不想着要如何做人,我不知道要拿他怎么办了」。

这句,有点太日常了。

大概人人都会说。

为什麽被记录下来呢?大概又是有某种上下文的关係,在对话的脉络中,谈出这句话。

但,孤立来看这句子,古人会如何想?

《章句》:
如之何如之何者,熟思而审处之辞也。不如是而妄行,虽圣人亦无如之何矣。

好像,也没有多讲出了什麽。

那麽,身后更后代的人,有更多的人文知识的积累,所以,可以讲出更多的什麽吗?

现代人文学门,受西方影响下,也有一种「知识论转向」的特色。这和「传统佛学的唯识」有同一特色,所以也算是有根底的反思。

去想着「如之何」有什麽作用吗?对人的认识和理解而言,一位有着去思索着「如之何」的人,对自己的思维和理解,有什麽助益?

人的「思考」或是「有想法」跑出来,并不是无中生有的,而是从其长期积累的「知识背景层」中冒出来的。

所以,我们常说,先博后约。

在自己的日常中,不断的去思索,不断去问自己,去让自己积累相关的知识,会形成强大的「非意识性的知识背景层」。

用荣格的说法,是「集体潜意识」,用胡塞尔的说法是「被动综合判断作用」,用佛学,那是第八识「阿赖耶」。

用儒门的表法,就是要去常让自己「日如之何」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