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22年7月19日 星期二

《論語.季氏》#06/2022.07

 《論語.季氏》06/2022.07
孔子曰:「侍於君子有三愆: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,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,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。」

白話譯:
孔子說:「陪人說話要注意三事項:不到說的時候就說,是急躁;到該說的時候不說,稱為隱瞞;不顧對方的表情就說下去,叫做睜眼瞎。」

這種句子,有些人可能會不耐煩。

我就是如是。

這和個性有關嗎?先暫且說是有的。

我是在佛學領域中接觸到身口意這樣的關注對象和概念之後,才又倒過來注意到儒學系統中類似這樣的文本內容。

關注你的身口意,為什麼?因為這是一種「修行」,一種你可以有改變自己可能性的「實踐練習」。

當老師久了,常會想,如何讓學生有可能改變?

的確,不是每個人都想「改變自己」。沒關係。

但,也的確有一些學生不想要「再過得像以前一樣」,想「讀書」,想考上台大政大。

想歸想,真能改變自己的,不多。

為什麼?明明就有強大的動力和意欲啊?

因為,找不到「方法」去改變自己。人是有某種「慣性」的。不是想改就改得了的。再來,改起來,很痛苦。

佛學稱,人可以從自己的「身口意」下手。去留意自己的身口意,因為我們不是常注意到這裡。

有意識的注意到身口意,有意識的去「修正」。「有意識」三個字,是行法重點。

久了,你就會有能力有底子去「改變自己」。這是前行,是基礎。沒有基礎,你動不了自己。

儒家從日常生活中,提出了可以讓你去「關注」的身口意事項。

有意識的去關照這些項目,你就會變化自己。

這不是拿好人卡的「儀式」,這是改變自己的「修行」。有意識到,是重點。

《论语.季氏》06/2022.07
孔子曰:「侍于君子有三愆: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,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,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。」

白话译:
孔子说:「陪人说话要注意三事项:不到说的时候就说,是急躁;到该说的时候不说,称为隐瞒;不顾对方的表情就说下去,叫做睁眼瞎。」

这种句子,有些人可能会不耐烦。

我就是如是。

这和个性有关吗?先暂且说是有的。

我是在佛学领域中接触到身口意这样的关注对象和概念之后,才又倒过来注意到儒学系统中类似这样的文本内容。

关注你的身口意,为什麽?因为这是一种「修行」,一种你可以有改变自己可能性的「实践练习」。

当老师久了,常会想,如何让学生有可能改变?

的确,不是每个人都想「改变自己」。没关係。

但,也的确有一些学生不想要「再过得像以前一样」,想「读书」,想考上台大政大。

想归想,真能改变自己的,不多。

为什麽?明明就有强大的动力和意欲啊?

因为,找不到「方法」去改变自己。人是有某种「惯性」的。不是想改就改得了的。再来,改起来,很痛苦。

佛学称,人可以从自己的「身口意」下手。去留意自己的身口意,因为我们不是常注意到这裡。

有意识的注意到身口意,有意识的去「修正」。「有意识」三个字,是行法重点。

久了,你就会有能力有底子去「改变自己」。这是前行,是基础。没有基础,你动不了自己。

儒家从日常生活中,提出了可以让你去「关注」的身口意事项。

有意识的去关照这些项目,你就会变化自己。

这不是拿好人卡的「仪式」,这是改变自己的「修行」。有意识到,是重点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