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19年2月6日 星期三

《論語.述而》 #18

《論語.述而》 #18
子所雅言,詩、書、執禮,皆雅言也。
***
先看白話譯:
孔子喜用一般人常用的表達方式:讀詩、讀書、舉行典禮時,都用普通話。

記錄這一孔子的「日常現象」,真的很特別。
換言之,孔子不是像蘇格拉底一樣,在雅典的街頭,以特定的議題和論辨思維,和「年青人」討論「哲學」。

對孔子而言,詩、書、禮,這些古人的東東,
本身就具有某種「理性的價值在內」,
如何去把那內具於詩書禮的「理性」談出來,是他感興趣的思考方向。

古、今,不隔。

《章句》:
詩以理情性,書以道政事,禮以謹節文,皆切於日用之實,故常言之。

「皆切於日用之實」。
這並不是說,這些古人的東西可以馬上拿來用,一點都不用去變化。
相反的,而是我們從「日常的角度」,來思考古代的東東,所包含的某種理性。

例如,兄友弟恭,是一種儒家封建嗎?

如果從日常生活而言,來看,如果你很幸運有著一種兄友弟恭的真實狀況,你會討厭嗎?
應不會吧。那是人性的真誠,那是「理性」。那是「幸福」。

雖然,那並不容易做到,不容易「有」這種現象。

從某種哲學術語來說,對我而言,儒家是「存有論」的思維姿態。
理性、人性,是先天所具有的,是先在的。
因為是先有的、先在的,在於你的思考之前的,所以理性、人性會在人的歷史文 化中流露出「它」的印跡出來。

我們要去解讀出那印跡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