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19年2月18日 星期一

《論語.述而》 #29

《論語.述而》 #29
互鄉難與言,童子見,門人惑。子曰:「與其進也,不與其退也,唯何甚!人潔己以進,與其潔也,不保其往也。」
***
這篇是很簡單的生活記錄。

白話譯:
有個地方風氣不正,那裏的人不講道理,該地的一個少年卻得到了孔子的接見,學生們都很疑惑。孔子說:「肯定他的進步,不等於認可他過去的錯誤,何必糾著別人的辮子不放呢?人家改好了,要肯定他有進步,過去的就不要提了。」

看起來真的很日常生活。

而且,一般而言,我們也都大概知道要如此的做。

有時,我不知為什麼要紀錄這些,這些並沒有太凸出孔子什 麼。

或許,就是「觀念」上太平常了吧。有時,我們不會去想到「【做的】難度」。

真的是不容易啊。我們自己又能做到多少呢?
大概,反方向的做的,更多吧。

這個時代,你如果像孔子這麼做,大概被嘲笑的比較多。

那,這個時代,為什麼還要像孔子般的如此做呢?
我們心中覺得是好的,但一般社會是會去嘲笑的啊?
抓著別人的辮子不放,不是更能有「掌聲」嗎?

去做孔子般的事,如果孔子是某種德性的代表,那麼去做有德性的事,到底能有「什麼好處」?

有啊。

德性實踐是一種「自我變化的媒介」,透過這種「實踐性的媒介」,你的生命會有「自發性的向上的自我轉化」。

生命本來就是會「自我變化的」,這是生命本有的能力。

但這自我變化過程需要某種媒介誘發,才能有「向上」的質的變化之可能。

你會彈琴,不是只有在音樂上比別人有能力的更多,在其他的藝術方面,你也會有更多的感受力。

德性和智慧,是相扣的。在德性上踐履,會讓智慧的轉化在你身上發生。

這是水果和酒的關係,是一種實踐過程的發酵關係。

所以我上課常說,
如果真能尊敬老師,你的理論理解能力一定會變好。

學生都笑成一片。

但,你真的能「真正的」尊敬老師嗎?不容易吧。真的啊。做不到的機會比較多,這很正常。

如何可能做到呢?嗯,華嚴經說,你要「善用其心」,在實踐中去克服。這克服的過程,會誘發智慧的增長。
古人大概也有和孔子相同的感受吧,所以《華嚴經》:令其受行,心得增長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