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19年2月7日 星期四

《論語.述而》 #19

《論語.述而》 #19
葉公問孔子於子路,子路不對。子曰:「女奚不曰,其為人也,發憤忘食,樂以忘憂,不知老之將至云爾。」
***
這一篇,是非常「古典」的文句。
古典是指,隨著你的年歲增長,你每讀一次,你的感受,你的理解,就不一樣。
古典,是有「生命」的,所以才是古典之學,才能代代有人去讀。

白話:
葉公問子路:「孔子是怎樣的人?」。
子路沒有回答。
孔子知道後,就跟子路說:「你怎麽不說:他這個人啊,發憤學習就忘記吃飯,高興起來就忘記了憂愁,不知道快要變老了等等?」

看起來很簡單。但,其實,骨子底對人生的滋味是不同的。

年輕時,我對「發憤忘食」比較有感。
我現在對「樂以忘憂」,這四個字最有感覺。我五十了。

為什麼?因為我思考尋找「不憂」很多年了,
方法很多,思維系統很多,都很不錯。

孔子這一招,簡單的不像話,簡單的我連想都「不敢想」。
是,「不敢想」啊:「樂以忘憂」。

對,你不用去使用很多系統、方法,讓自己「沒有憂惱」,
對孔子而言,「沒有憂惱」恐怕是不可能的,只要是人。

但,你可以「樂以忘憂」。是「忘」啊,而不是「無」。
對我而言,佛學中的「解脫」這兩個字是更接近「忘」的。

但儒學就是儒學。
於是重點是:你有「樂」嗎?
你的「樂」是什麼性質的「樂」?你的樂是可以用來「忘憂」的呢?還是用來「更讓你煩憂」的呢?

如果你感受到某種可以「樂以忘憂」之樂,你又有多少能力可以讓「此樂」在你的身上呈現出來呢?

哦,是「此樂」在你身上「呈現」出來哦,「此樂」是主動的,不是你想要它來它就來。

你準備好你自己,讓「此樂」願意欣然的降臨於你了嗎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