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21年6月6日 星期日

《論語.述而》 #20/ 2021.05


子曰:「我非生而知之者,好古,敏以求之者也。」

這句,就不譯了。

是強調:學習的重要。

強調學習,大概很多人都說過,但孔子為什麼這麼表達:好古?

宋代人大概也看出我這樣的疑問,所以《章句》:
尹氏曰:「孔子以生知之聖,每云好學者,非惟勉人也,蓋生而可知者義理爾,若夫禮樂名物,古今事變,亦必待學而後有以驗其實也。

宋人把人的「理解對象」再分成二類,一是「義理」,另一是「名物、事變」即一般生活中的經驗性知識。

這用現代的語言是,超驗的(後設的/meta--)知識以及經驗的知識。

義理,是「生而可知」,即,人本來就有。義理不用學,不學而能,只要你能把「本來就有的」展現出來;「良知」就是這樣運作的。

另一是經驗世界的各種知識。這是從以前累積下來的,所以「好古」。

經驗界的知識,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有所修正,所以要「敏以求之」。

二者正好接起來,所以,「非生而知之者,好古,敏以求之者」。

換言之,孔子在這裡,強調的是與經驗性知識「打交道」的方式。

這裡有知識論上的區分。

只是孔子那種時代,並不像我們一樣,要用「推理分析的方式」才會被重視被認可,
他就只是簡單的在對話中,如此表達。

古代如此,蘇格拉底亦是。

**
《论语.述而》 20/ 2021.05
子曰:「我非生而知之者,好古,敏以求之者也。」

这句,就不译了。

是强调:学习的重要。

强调学习,大概很多人都说过,但孔子为什么这么表达:好古?

宋代人大概也看出我这样的疑问,所以《章句》:
尹氏曰:「孔子以生知之圣,每云好学者,非惟勉人也,盖生而可知者义理尔,若夫礼乐名物,古今事变,亦必待学而后有以验其实也。

宋人把人的「理解对象」再分成二类,一是「义理」,另一是「名物、事变」即一般生活中的经验性知识。

这用现代的语言是,超验的(后设的/meta--)知识以及经验的知识。

义理,是「生而可知」,即,人本来就有。义理不用学,不学而能,只要你能把「本来就有的」展现出来;「良知」就是这样运作的。

另一是经验世界的各种知识。这是从以前累积下来的,所以「好古」。

经验界的知识,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修正,所以要「敏以求之」。

二者正好接起来,所以,「非生而知之者,好古,敏以求之者」。

换言之,孔子在这里,强调的是与经验性知识「打交道」的方式。

这里有知识论上的区分。

只是孔子那种时代,并不像我们一样,要用「推理分析的方式」才会被重视被认可,
他就只是简单的在对话中,如此表达。

古代如此,苏格拉底亦是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