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21年6月7日 星期一

《論語.述而》 #21/ 2021.05


子不語怪,力,亂,神。

這句很有名。

你一看,大概就會有很多挑戰性的想法出來,
例如,
那為什麼孔子愛談「天」之類的想法呢?例如,「獲罪於天,無所禱也。」

宋代的人讀論語,也一定會有這樣的問法出來。

《章句》:
怪異、勇力、悖亂之事,非理之正,固聖人所不語。鬼神,造化之跡,雖非不正,然非窮理之至,有未易明者,故亦不輕以語人也。

「不語怪,力,亂,神。」到底代表著一種什麼樣的想法?

A:是徹底的不相信生命中有形而上式的超式性能力,即,否定:人有一種「對理想/理念的希慕」之能力。

B:人有形而上的越超性能力,例如良心;但這超越性與「經驗界」的關係,卻不是直接了當的可以被觀察出來的。

B,例如,
我們相信人有良心,是超越性的良心,所以人去談「道德」才有一種普遍性的威力。
這是理論上的架構!

但,這並不是說,
一個人只要喊著說是「良心」,就一定會「真的」,
喊著「良心」而去做出「非良心」之事的人,多著呢?

良心,或著說佛心、天道、上帝、神等,諸如的一種超越性力量的指稱詞,
從修行的角度而言,都是拿來「要求自己」的。

人透過「自己修行」的過程與結果,來做為給他人的說明與見證。

一旦,這些形而上的指稱所代表的力量,
不是拿來要求自己,
而是拿來要求別人,就會變成「怪,力,亂,神」。

「真理」是你要去理解或感悟後,才能有一種「指導性」的力量來而引導你自己的。

一旦是要拿去「強迫」別人,任何真理,一旦脫離被「解於心」的過程,而是一種強制性的方法,
就是「怪,力,亂,神」。

《章句.疏》:
李充曰:「力不由理,斯怪力也。神不由正,斯亂神也。怪力亂神,有與於邪,無益於教,故不言也。」

所以,儒家談「教化」,談禮樂,談六藝。


**
《论语.述而》 21/ 2021.05
子不语怪,力,乱,神。

这句很有名。

你一看,大概就会有很多挑战性的想法出来,
例如,
那为什么孔子爱谈「天」之类的想法呢?例如,「获罪于天,无所祷也。」

宋代的人读论语,也一定会有这样的问法出来。

《章句》:
怪异、勇力、悖乱之事,非理之正,固圣人所不语。鬼神,造化之迹,虽非不正,然非穷理之至,有未易明者,故亦不轻以语人也。

「不语怪,力,乱,神。」到底代表着一种什么样的想法?

A:是彻底的不相信生命中有形而上式的超式性能力,即,否定:人有一种「对理想/理念的希慕」之能力。

B:人有形而上的越超性能力,例如良心;但这超越性与「经验界」的关系,却不是直接了当的可以被观察出来的。

B,例如,
我们相信人有良心,是超越性的良心,所以人去谈「道德」才有一种普遍性的威力。
这是理论上的架构!

但,这并不是说,
一个人只要喊着说是「良心」,就一定会「真的」,
喊着「良心」而去做出「非良心」之事的人,多着呢?

良心,或着说佛心、天道、上帝、神等,诸如的一种超越性力量的指称词,
从修行的角度而言,都是拿来「要求自己」的。

人透过「自己修行」的过程与结果,来做为给他人的说明与见证。

一旦,这些形而上的指称所代表的力量,
不是拿来要求自己,
而是拿来要求别人,就会变成「怪,力,乱,神」。

「真理」是你要去理解或感悟后,才能有一种「指导性」的力量来而引导你自己的。

一旦是要拿去「强迫」别人,任何真理,一旦脱离被「解于心」的过程,而是一种强制性的方法,
就是「怪,力,乱,神」。

《章句.疏》:
李充曰:「力不由理,斯怪力也。神不由正,斯乱神也。怪力乱神,有与于邪,无益于教,故不言也。」

所以,儒家谈「教化」,谈礼乐,谈六艺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