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20年4月2日 星期四

《論語.衛靈公》#22

《論語.衛靈公》22
子曰:「君子矜而不爭,群而不黨。」

白話譯:
孔子說:「君子舉止莊重,與世無爭;團結群衆,又不結黨營私。」

《注疏》:
包曰:「矜,矜莊也。」

這句,對我而言,第一個在腦海裡起波瀾的是去問:這是通用的句子嗎?還是指特定領域中行法的某種描述?

《章句》:
莊以持己曰矜。然無乖戾之心,故不爭。和以處眾曰群。然無阿比之意,故不黨。

「莊以持己」,「無阿比之意」,這些都是個人「境界情愫」狀況的描述,換言之,這些行為是瞄向著對德性成長的思考和實踐。

當然,德性的成長,自然,會影響著主體與外在世界的關係狀況。

但是,「君子矜而不爭,群而不黨」,真的,並不是拿來當作某種「對外在的」「他人的」考核標準,
而是,
一種對自我內在起心動念的自我覺照的標準!

讀論語,對我而言,如有什麼明顯的負面影響之可能,
就是把這種「對內自我覺照的標準」,拿來對別人、對他人,進行社會性的好壞之指責。

「群而不黨」,用白話譯來說是:團結群衆,又不結黨營私。

這種事,真的只有你自己內心知道啦。

一種對他人和氣、團結的行為,除了自己之外,還有任何人可以知道這是出於自己的修行,抑或是帶著某種可能是對自己更好的利害關係,而來的行為嗎?

「矜而不爭,群而不黨」,有沒有、是不是,唯一只有自己才知道;因此,也只是自己在覺照中才能真正的看出來。這是指向自己的,不可能指向外。
「矜而不爭,群而不黨」,既是自我覺照的標準。那麼,依這種標準來不斷的調整自己,孔子說,你就會成為「君子」。

君子,在這裡,不是有社會地位的人;而是一種生命不斷的向上提升、不斷的圓滿的人。

你會問,這有什麼用?

來,問問你自己,你喜不喜歡和這樣的人在一起呢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