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20年4月20日 星期一

《論語.衛靈公》#34

《論語.衛靈公》34
子曰:「君子不可小知,而可大受也;小人不可大受,而可小知也。」

白話譯:
孔子說:「君子不可做小事,而可接受重大使命;小人不可接受重大使命,而衹能做小事。」

先從自話譯談起。
受,是指接受「小事」「大事」這樣的「事情」嗎?

也就是說,大受、小受就一定是指外在的具體事件嗎?

受,可不可以也是指讀書呢?
大受是指高深的、經典的書;小受是指淺的、通俗一點的書呢?

可以的。

《章句》:受,彼所受也。
並沒有特定的指,一定是受了什麼。

君子、小人,並不是指好人、壞人;而是指《正義》:道德之事,亦即一個人的 德性修為。

這裡,德性與知識之間的關係,劃上了可連結性。

這是一位當老師常在想的。我。

一位學生如果不聰明,是不是就一定自絕於知識上的增長呢?

學生如果真的不聰明,是不是還有其他方法呢?「法門」,開智慧的法門。

那麼,就在德性上增長吧。德性的增長與知識可接受的深度,是有關連的。

所以就是這句:「君子不可小知,而可大受也;小人不可大受,而可小知也」。

不可小知的「不可」,並不是禁止之意;而是指「不可能」。

德性如果夠深厚,就不可能滿足於淺淺的知識。

所以,真的,看到老師就喊老師好。那是你德性操行上的方法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