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20年4月22日 星期三

《論語.衛靈公》#36

《論語.衛靈公》36
子曰:「當仁不讓於師。」

白話譯:
孔子說:「面對仁道,在老師面前也不要謙讓。」

師的另一種解法是軍隊的編制單位。

反正,人有一種超越的力量或價值力量,這種價值力量,讓你挺得正,讓你無懼於世界的其他價值判準。

仁,是內在的;仁的力量,來自內在。

師,不管是「老師」或是「軍事單位用語」終究是外在的價值判準。

儒學就是這麼一回事,說簡單,也是簡單。就是,良心。就是仁。就是來自內在。所以,才會說易如反掌折枝。

你聽不聽良心的聲音,如此而已。無絲毫的用力與勉強!

讀了一點哲學書之後,可能就會去想得更多一些。

例如,為什麼人會聽不進去良心的聲音?

良心的聲音和私欲的聲音,要如何去區別。因為看起來都很像啊,都來自內在。

知識,有助於去聽到良心聲音嗎?還是,唯有傾聲,和知識無關?

再來,有沒有什麼方法,行法,可以讓我們更清楚的聽到良心的聲音?

良心,只是自己的,還同時也其他人的。這,個體與群體的同一性,如何可能?

以上是哲學思維。

哲學思維,有益於傾聽良心嗎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