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20年4月16日 星期四

《論語.衛靈公》#32

《論語.衛靈公》32
子曰:「君子謀道不謀食。耕也,餒在其中矣;學也,祿在其中矣。君子憂道不憂貧。」

白話譯:
孔子說:「君子謀求掌握治真理之道而不謀求食物。耕田,有時還會挨餓;學道,卻能拿奉祿。君子衹擔心沒學好道,不擔心貧窮。」

這句,很會覺得很好笑。

都說謀道不謀食,為什麼又要強調「學也,祿在其中矣」。這不是在騙人嗎?

一般的反應是,既然謀道不謀食,不管有沒有祿,也都應要學,學謀道啊!
為什麼會被「謀食」這事所牽引呢?

孔子,今天怪怪的。

來,我想,記錄的人也是這麼覺得,今天孔子怪怪的。
所以,他記了下來,來看看,是不是有什麼可能的另一層道理在裡面吧?

來先看結論:君子憂道不憂貧。

這點,大家可能都會一致同意。

但即是如此,孔子為什麼會說:學也,祿在其中矣。
這是一種「必然性」的語句哦。強調,「一定」。
也就是說,只要求道,外在物質層面,就一定會有好的結出,你完全不用擔心。

天啊,這不是迷信嗎?
這和我們的經驗值,差太多了吧。
我們經驗是,沒有在外在世界上用心,就不會有好的物質層面的結出。

《章句》:
尹氏曰:「君子治其本而不卹其末,豈以在外者為憂樂哉?」

這種講法,都只是跟你說,既是求道,就不要以外者為憂樂。
如果如此,那,孔子講那句,「學也,祿在其中矣」,真是喝醉酒了。完全是給自己找麻煩。

我認為孔子不是喝醉了,他是認真講那句的:學也,祿在其中矣。

這裡,是一種形而上的信念:福德一致。

康德花了很多論證,來說明,德性「必然」會帶來「福祉」。內在的必然會帶來外在的。

出埃及記,神說:「如今你們若實在聽從我的話,遵守我的約,就要在萬民中作屬我的子民。」(出 19:5)。
這也是福德一致的意思。

法華經:單合掌小低頭,皆已成佛道。
這也是福德一致的意思。

你相信嗎?

孔子相信。

如果你不斷的對自己生命的內在進行探索,最後,你是無法繞開這一問題的。
你總有要去做決斷的時候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