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20年6月10日 星期三

《論語.陽貨》 #16


子曰:「古者民有三疾,今也或是之亡也。古之狂也肆,今之狂也蕩;古之矜也廉,今之矜也忿戾;古之愚也直,今之愚也詐而已矣。」

這是孔子對人生的觀察。

儒家,或著說古代的學問,基本上有這樣的一種論述型:
一、 本質上預設人人皆有XX,可以是仁、佛性、聖子…
二、 但,在經驗的人間世,人的必然扭曲,他們也看得很清楚,而講且的很大聲。因為有扭曲,所以才談德性恢復之可能。

現代的學問有點相反,和古代剛好是對立:
一、 我們是經驗主義,人只是經驗不穩定的動物,所以才愛去比「人數」,人多就贏。
二、 但奇怪的是,我們對人沒有某種本質上是完美的相信,但我們又愛到處認為人人「天生」是平等的,是相同的。你不可對別人有「差異性」的想法。

人有完美本質,但人活在人間世必然扭曲,所以談修行才有意義。

看到人的不完美,人才能有所地去改變自己。

人不會是「生下來」就是完美的,就是不要被有意見的,就是碰不得的;
人要經過某種「自我的歷練」,生命才會趨向本質的美好。

古→今:
狂:肆 →蕩
矜:廉 →忿戾
愚:直 →詐


狂矜愚,是人生在人間世不可避免的不完美。
如果你願意承認不完美,去調整自己,那麼就有可能是肆、廉、直;
如果輕輕鬆鬆就認為人一生下來是棒棒的,不用再修行了,那麼就會走向蕩、忿戾、詐。

這就是人性的結構。有點無可奈何地必然性存在。

多向內看吧,如此,你才有機會去修行自己。
人的認識功能的「意向性機制」,讓你只要是「看」,就是向外看,就是只看到別人,就是只會看到「外推出去的對象」。

要看到自己,只有「反省」才有可能。


《论语.阳货》 16
子曰:「古者民有三疾,今也或是之亡也。古之狂也肆,今之狂也荡;古之矜也廉,今之矜也忿戾;古之愚也直,今之愚也诈而已矣。」

这是孔子对人生的观察。

儒家,或着说古代的学问,基本上有这样的一种论述型:
一、 本质上预设人人皆有XX,可以是仁、佛性、圣子…
二、 但,在经验的人间世,人的必然扭曲,他们也看得很清楚,而讲且的很大声。因为有扭曲,所以才谈德性恢复之可能。

现代的学问有点相反,和古代刚好是对立:
一、 我们是经验主义,人只是经验不稳定的动物,所以才爱去比「人数」,人多就赢。
二、 但奇怪的是,我们对人没有某种本质上是完美的相信,但我们又爱到处认为人人「天生」是平等的,是相同的。你不可对别人有「差异性」的想法。

人有完美本质,但人活在人间世必然扭曲,所以谈修行才有意义。

看到人的不完美,人才能有所地去改变自己。

人不会是「生下来」就是完美的,就是不要被有意见的,就是碰不得的;
人要经过某种「自我的历练」,生命才会趋向本质的美好。

古→今:
狂:肆 →荡
矜:廉 →忿戾
愚:直 →诈


狂矜愚,是人生在人间世不可避免的不完美。
如果你愿意承认不完美,去调整自己,那么就有可能是肆、廉、直;
如果轻轻松松就认为人一生下来是棒棒的,不用再修行了,那么就会走向荡、忿戾、诈。

这就是人性的结构。有点无可奈何地必然性存在。

多向内看吧,如此,你才有机会去修行自己。
人的认识功能的「意向性机制」,让你只要是「看」,就是向外看,就是只看到别人,就是只会看到「外推出去的对象」。

要看到自己,只有「反省」才有可能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