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20年6月24日 星期三

《論語.陽貨》 #26


子曰:「年四十而見惡焉,其終也已。」

白話譯:
孔子說:「四十歲還讓人厭惡的人,一輩子都完了。」

哈,這句,我很在意的。我早過了四十。而且,我對孔子的觀察,很相信的。

這裡,核心是「惡」。什麼是惡呢?

《注疏》:
鄭曰:「年在不惑而為人所惡,終無善行。」

惡,不是什麼東西本質上是「惡」,而是「無善行」。

中世紀著名的神學家湯瑪斯.阿奎那:惡是善的缺無。另一種譯法是:這種善良缺失的時候便有了惡。

正因為沒有什麼在本質上是惡的,正是為惡只是某種善的「不完美」,所以才能說「改變」,才能說「成道」「成善」,所以,才能有所謂的良善,所謂的理想。

本質東西,就是本質,沒有辦法被稱之為惡;正如同,你無法把獅子的殺生稱之為「惡」。

所以,不要因你個人的善好想法意識形態,把別人定位為什麼「本質上」惡的人事物。
如果別人事物真的有本質上的惡,那麼以「本質」去對你做什麼,便是剛好。正如同黃金以「金色」對你顯現,剛好。

如果你以本質上的惡去看待別人,那麼唯一的手段就是去「消滅」他人。那麼,恐怕你離惡,近的很。

認為別人是「善的缺失」,所以別人有機會變好。那,你就會如此的認為自己,自己也可以「變得和以前比起來更好」。
當你認為別人是本質上的惡,你也「本質上」不會有變化的可能。

沒有變化的可能,恐怕是最大的惡。那意思是,在未來的日子,你的程度都只能是跟「目前」一樣。這才是「見惡」。想想,如果現在你跟國小一樣的思考,那算不算是「見惡」呢?

《章句》:
見惡於人,則止於此而已,勉人及時遷善改過也。

孔子也說,四十而不惑。

四十歲了,如果你還沒有那種自己生命曾改變過自己的經驗,你不會相信「惡是善的缺無」,你不會想去「改變成更好的自己」是可能的,你也不會去給別人有改變的機會。

啊,這時可能又繞回佛學:你怎麼對別人,別人就會怎麼對你。啊,這是「其終也已」。

《论语.阳货》 26
子曰:「年四十而见恶焉,其终也已。」

白话译:
孔子说:「四十岁还让人厌恶的人,一辈子都完了。」

哈,这句,我很在意的。我早过了四十。而且,我对孔子的观察,很相信的。

这里,核心是「恶」。什么是恶呢?

《注疏》:
郑曰:「年在不惑而为人所恶,终无善行。」

恶,不是什么东西本质上是「恶」,而是「无善行」。

中世纪著名的神学家托马斯.阿奎那:恶是善的缺无。另一种译法是:这种善良缺失的时候便有了恶。

正因为没有什么在本质上是恶的,正是为恶只是某种善的「不完美」,所以才能说「改变」,才能说「成道」「成善」,所以,才能有所谓的良善,所谓的理想。

本质东西,就是本质,没有办法被称之为恶;正如同,你无法把狮子的杀生称之为「恶」。

所以,不要因你个人的善好想法意识形态,把别人定位为什么「本质上」恶的人事物。
如果别人事物真的有本质上的恶,那么以「本质」去对你做什么,便是刚好。正如同黄金以「金色」对你显现,刚好。

如果你以本质上的恶去看待别人,那么唯一的手段就是去「消灭」他人。那么,恐怕你离恶,近的很。

认为别人是「善的缺失」,所以别人有机会变好。那,你就会如此的认为自己,自己也可以「变得和以前比起来更好」。
当你认为别人是本质上的恶,你也「本质上」不会有变化的可能。

没有变化的可能,恐怕是最大的恶。那意思是,在未来的日子,你的程度都只能是跟「目前」一样。这才是「见恶」。想想,如果现在你跟小学一样的思考,那算不算是「见恶」呢?

《章句》:
见恶于人,则止于此而已,勉人及时迁善改过也。

孔子也说,四十而不惑。

四十岁了,如果你还没有那种自己生命曾改变过自己的经验,你不会相信「恶是善的缺无」,你不会想去「改变成更好的自己」是可能的,你也不会去给别人有改变的机会。

啊,这时可能又绕回佛学:你怎么对别人,别人就会怎么对你。啊,这是「其终也已」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