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20年8月24日 星期一

《論語.學而》 #04 /2020.08


曾子曰:「吾日三省吾身:為人謀而不忠乎?與朋友交而不信乎?傳不習乎?」

這是論語的第四句。論語前面的這四句,基本上,已把儒學的內容,做了一次綱要式的講說了。

來,我們再看一次。

第一句:
子曰: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?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樂乎?人不知而不慍,不亦君子乎?」

這是指,儒學是從日常生活中下手的。你無法離開一般日常而談儒學的修行。紅塵即道場,不必靈山道場。

第二句:
有子曰:「其為人也孝弟,而好犯上者,鮮矣;不好犯上,而好作亂者,未之有也。君子務本,本立而道生。孝弟也者,其為仁之本與!」

談,生命的成長是奠基式的。你是從一種「更根本」的核心中,獲得了價值與意義的來源及指引。這裡是仁,是良心。

仁與良心,是根本核心,是生命價值指引的路標,是超越性的,是先驗的。換句話說,仁與良心,不是社會化而來的,不是偶然的。

例如,不應該說謊,是具有超越性的「價值與意義」的行為。換言之,我們會在這種行中感受到一種價值與意義的湧出。這是超越性的,意義的湧出不是你的意志所能控制的。

超越性亦即,也就是說,「不應該說謊」並不是恰恰只是某一社會,偶然訂出來的條約。

在你的肉身上呈現「不應該說謊」,就是價值與意義在你身上的存在展現;那當下,說你是「道成肉身」,未嘗不可。

於是,我們可以從日常生活中,例如孝弟,感受到生命價值與意義,在行為中讓價值與意義被展現,被給出,被賦予。

孝弟,則是我們最常可以入手的。這是正面的說法。

第三句:子曰:「巧言令色,鮮矣仁!」

這是,反面的說法。有點類似佛學中的「戒律」。

亦即,就生命價值的呈現而言,「巧言令色」是一種被舉例出來的反面行為,讓我們去感受「反面行為」的感受。

巧言令色,是最常有的。要,特別小心。

第四句:曾子曰:「吾日三省吾身:為人謀而不忠乎?與朋友交而不信乎?傳不習乎?」

這是行法:吾日三省吾身。

從日常生活的三個面向去反思,「去反省」,去「改變自己」,生命就一步一步的走向價值與意義的圓滿。

在傳統文化中,這句「吾日三省吾身」有點濫了。所以往往你沒感覺。

用另一角度來說,三省吾身和「打坐」是一樣的,
都是一種「行為」,我們藉由對這種行為的實踐,可以讓「生命整體」往更高的檔次上拉拔。所以是行法,是修行的方法。

不要小看每天去做做「吾日三省吾身」,這是行法,正如同「打坐」;德性的通透,這是下手處。

最後,所以,一、基本思路,二、正面的說法,三、反面的舉例,四、修行的方法。

這樣,可以讓人去實踐而企向更圓滿生命意義呈現的可能性,就有了一種論述上的完整性了。

談生命的價值與意義的學問,都一定有這樣的思路規模。例如佛學:一、苦,二、集、三、滅、四、道。想一想吧! 

最後,談一點心得。
論語的編輯者,在心中,並不是把這本當作孔子這個人的「言論集」來看。
而是藉由「對話體」這種形式的文本,把他心中的「儒學」的人物,都收羅進來了。例如,曾子。
所以,這是儒學的哲學書,也是修行書。

*
《论语.学而》 04  /2020.08
曾子曰:「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」

这是论语的第四句。论语前面的这四句,基本上,已把儒学的内容,做了一次纲要式的讲说了。

来,我们再看一次。

第一句:
子曰: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」

这是指,儒学是从日常生活中下手的。你无法离开一般日常而谈儒学的修行。红尘即道场,不必灵山道场。

第二句:
有子曰:「其为人也孝弟,而好犯上者,鲜矣;不好犯上,而好作乱者,未之有也。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。孝弟也者,其为仁之本与!」

谈,生命的成长是奠基式的。你是从一种「更根本」的核心中,获得了价值与意义的来源及指引。这里是仁,是良心。

仁与良心,是根本核心,是生命价值指引的路标,是超越性的,是先验的。换句话说,仁与良心,不是社会化而来的,不是偶然的。

例如,不应该说谎,是具有超越性的「价值与意义」的行为。换言之,我们会在这种行中感受到一种价值与意义的涌出。这是超越性的,意义的涌出不是你的意志所能控制的。

超越性亦即,也就是说,「不应该说谎」并不是恰恰只是某一社会,偶然订出来的条约。

在你的肉身上呈现「不应该说谎」,就是价值与意义在你身上的存在展现;那当下,说你是「道成肉身」,未尝不可。

于是,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,例如孝弟,感受到生命价值与意义,在行为中让价值与意义被展现,被给出,被赋予。

孝弟,则是我们最常可以入手的。这是正面的说法。

第三句:子曰:「巧言令色,鲜矣仁!」

这是,反面的说法。有点类似佛学中的「戒律」。

亦即,就生命价值的呈现而言,「巧言令色」是一种被举例出来的反面行为,让我们去感受「反面行为」的感受。

巧言令色,是最常有的。要,特别小心。

第四句:曾子曰:「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」

这是行法:吾日三省吾身。

从日常生活的三个面向去反思,「去反省」,去「改变自己」,生命就一步一步的走向价值与意义的圆满。

在传统文化中,这句「吾日三省吾身」有点滥了。所以往往你没感觉。

用另一角度来说,三省吾身和「打坐」是一样的,
都是一种「行为」,我们藉由对这种行为的实践,可以让「生命整体」往更高的档次上拉拔。所以是行法,是修行的方法。

不要小看每天去做做「吾日三省吾身」,这是行法,正如同「打坐」;德性的通透,这是下手处。

最后,所以,一、基本思路,二、正面的说法,三、反面的举例,四、修行的方法。

这样,可以让人去实践而企向更圆满生命意义呈现的可能性,就有了一种论述上的完整性了。

谈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学问,都一定有这样的思路规模。例如佛学:一、苦,二、集、三、灭、四、道。想一想吧! 

最后,谈一点心得。
论语的编辑者,在心中,并不是把这本当作孔子这个人的「言论集」来看。
而是藉由「对话体」这种形式的文本,把他心中的「儒学」的人物,都收罗进来了。例如,曾子。
所以,这是儒学的哲学书,也是修行书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