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20年8月9日 星期日

《論語.子張》 #22


衛公孫朝問於子貢曰:「仲尼焉學?」子貢曰:「文武之道,未墜於地,在人。賢者識其大者,不賢者識其小者,莫不有文武之道焉。夫子焉不學?而亦何常師之有?」

白話譯:
衛國的公孫朝問子貢:「孔子的學問是從哪裏學來的?」子貢說:「文王武王之道,並沒失傳,還在人間。賢人能瞭解其中的大道理,不賢的人衹能瞭解其中的小道理。到處都有文武之道。孔子處處都學,哪有固定的老師?」

學無常師,是這句的核心。

本來如此。

任何能讓你有所助益的人、事、物,都是老師。

重點是,你能不能去從「他人」「他事」「他物」中,看到自己所沒有的。

所謂的學,其實就是承認「自己沒有」;自己有了,真的不用學!

但,去承認「自己沒有」卻是超難的,所以,你很少能從別人的身上看到什麼可以學的。

有一些例子,例如,你想學騎腳踏車時,因為你早就承認自己不會,所以,你就會非常的注意「那個教你的他人」,你渴望從他人身上看到「你不會的」。

除了這些特定事物外,你很少想學的;因為,你覺得你都有自己「很對的想法」。

要放下自我,然後去學,很難。

往往要有某種被「震撼」的機遇,你才會彷然看到自己是被局限的。
這機緣不容易有。

讀書,是創造這種震撼的好機會;
如果,你有那種靜下心來好好讀書而獲得「增長知識」的經驗,
那往往是對「以往自己的一種震撼」的時刻。

一旦「自我」被撼動,被鬆動,被打散,你才會「看到」另一個更高的可能自己。你才會想學,你才會想去注意別人。

白話譯: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

*
《论语.子张》 22
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:「仲尼焉学?」子贡曰:「文武之道,未坠于地,在人。贤者识其大者,不贤者识其小者,莫不有文武之道焉。夫子焉不学?而亦何常师之有?」

白话译:
卫国的公孙朝问子贡:「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来的?」子贡说:「文王武王之道,并没失传,还在人间。贤人能了解其中的大道理,不贤的人只能了解其中的小道理。到处都有文武之道。孔子处处都学,哪有固定的老师?」

学无常师,是这句的核心。

本来如此。

任何能让你有所帮助的人、事、物,都是老师。

重点是,你能不能去从「他人」「他事」「他物」中,看到自己所没有的。

所谓的学,其实就是承认「自己没有」;自己有了,真的不用学!

但,去承认「自己没有」却是超难的,所以,你很少能从别人的身上看到什么可以学的。

有一些例子,例如,你想学骑脚踏车时,因为你早就承认自己不会,所以,你就会非常的注意「那个教你的他人」,你渴望从他人身上看到「你不会的」。

除了这些特定事物外,你很少想学的;因为,你觉得你都有自己「很对的想法」。

要放下自我,然后去学,很难。

往往要有某种被「震撼」的机遇,你才会彷然看到自己是被局限的。
这机缘不容易有。

读书,是创造这种震撼的好机会;
如果,你有那种静下心来好好读书而获得「增长知识」的经验,
那往往是对「以往自己的一种震撼」的时刻。

一旦「自我」被撼动,被松动,被打散,你才会「看到」另一个更高的可能自己。你才会想学,你才会想去注意别人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