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21年8月29日 星期日

《論語.子罕》#19/ 2021.08


子曰:「譬如為山,未成一簣,止,吾止也;譬如平地,雖覆一簣,進,吾往也。」

白話譯:
孔子說:「譬如堆山,還差那一筐,沒堆成而停,那就停了;譬如在平地,雖衹倒一筐,繼續倒下去,終究是有成果的。」

這句,乍看之下,儒學者荀子〈勸學篇〉寫得更好:
故不積蹞步,無以致千里;不積小流,無以成江海。騏驥一躍,不能十步;駑馬十駕,功在不舍。

但荀子對於「積學」的想,真的是孔子這句所要講的嗎?

就內容來看,是可以的,的確,孔子是在說,每一步每一步都重要,積小成大。

但,孔子說,「止」,「吾止也」;這好像又有一點講的過頭。
止,是止了,但之前的努力的成果還在啊。

雖然沒達到最後目標,但之前的努力仍是在的啊。

用荀子的話說,雖然沒有成為「江海」,但至少也是小小湖水啊。

孔子是這種「積學」的意思嗎?

不是。

宋明理學的立場會說不是。所以,宋明理學是推「孟子」而不是「荀子」。

孔子講的是「德性的踐履」,而不是講「學問的累積」。

說謊,就只有「是」或「不是」;沒有什麼是「六成的謊」,那也是謊。

德性只有踐履到了最後,才能說成或不成;中間如何了,都不算。

孟子:
其為氣也,至大至剛,以直養而無害,則塞於天地之間。其為氣也,配義與道;無是,餒也。是集義所生者,非義襲而取之也。行有不慊於心,則餒矣。

「行有不慊於心,則餒矣」。不管之前,你做了多少!

同樣的,德性的踐履,只要你有「去做」,只要這 「配義與道」,事無大小,都是「至大至剛,以直養而無害,則塞於天地之間」。

「配義與道」才是核心,做的有多久,那無關題旨。

所以,宋代理學尊孔孟。而不是孔荀。


**
《论语.子罕》18/ 2021.08
子曰:「譬如为山,未成一篑,止,吾止也;譬如平地,虽覆一篑,进,吾往也。」

白话译:
孔子说:「譬如堆山,还差那一筐,没堆成而停,那就停了;譬如在平地,虽只倒一筐,继续倒下去,终究是有成果的。」

这句,乍看之下,儒学者荀子〈劝学篇〉写得更好:
故不积蹞步,无以致千里;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。骐骥一跃,不能十步;驽马十驾,功在不舍。

但荀子对于「积学」的想,真的是孔子这句所要讲的吗?

就内容来看,是可以的,的确,孔子是在说,每一步每一步都重要,积小成大。

但,孔子说,「止」,「吾止也」;这好像又有一点讲的过头。
止,是止了,但之前的努力的成果还在啊。

虽然没达到最后目标,但之前的努力仍是在的啊。

用荀子的话说,虽然没有成为「江海」,但至少也是小小湖水啊。

孔子是这种「积学」的意思吗?

不是。

宋明理学的立场会说不是。所以,宋明理学是推「孟子」而不是「荀子」。

孔子讲的是「德性的践履」,而不是讲「学问的累积」。

说谎,就只有「是」或「不是」;没有什么是「六成的谎」,那也是谎。

德性只有践履到了最后,才能说成或不成;中间如何了,都不算。

孟子:
其为气也,至大至刚,以直养而无害,则塞于天地之间。其为气也,配义与道;无是,馁也。是集义所生者,非义袭而取之也。行有不慊于心,则馁矣。

「行有不慊于心,则馁矣」。不管之前,你做了多少!

同样的,德性的践履,只要你有「去做」,只要这 「配义与道」,事无大小,都是「至大至刚,以直养而无害,则塞于天地之间」。

「配义与道」才是核心,做的有多久,那无关题旨。

所以,宋代理学尊孔孟。而不是孔荀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