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19年1月29日 星期二

《論語.述而》 #11

《論語.述而》 #11
子謂顏淵曰:「用之則行,舍之則藏,唯我與爾有是夫!」子路曰:「子行三軍,則誰與?」子曰:「暴虎馮河,死而無悔者,吾不與也。必也臨事而懼,好謀而成者也。」
***
先看白話:
孔子對顏淵說:「受重用時,就展露才華;不受重用時,就韜光養晦。衹有我和你能做到!」子路說:「您帶兵作戰時,讓誰輔助?」孔子說:「徒手斗猛虎、赤腳過深河,至死不悔的人,我不需要。我需要的是那種小心行事、以智謀取勝的人。」

這篇有幾個很有名的成語。

一、用之則行,舍之則藏;「用行捨藏」。這是指,任用就出來做事,不得任用就退隱
二、暴虎馮河。意,暴虎馮河指空手與虎搏鬥,不靠舟船徒步過河。後比喻人有勇而無謀。

這是孔子的人生智慧。參考參考!

第一個,是指【好的】人生智慧,或是立身處世的態度。

第二個,是指【壞的】人生智慧,或是立身處世的態度。

對我而言,我不會去懷疑這二句所表達的「人性之質感」。
但我會去「更進一步」想的是:這如何可能?

不是你知道後,你就做得到。差多了呢?
不是你知道別人如何騎腳踏車,所以,你就也會騎了。
不。
知道,無用。

談人生的哲學,談人性的學問,為什麼要強調「實踐」,就是因為知道是知道,知道並不等於做得到。
要去做,這中間又有很多「過程」,所以要有「方法」,所以要有「行法」,修行的方法。

對儒家而言,或是對很多談人生質性的哲學、宗教而言,
生命的質感要先提升到某種程度,
於是相應的人生智慧,才能被彰顯的實踐出來。

如果你生命檔次不到,光是讀到那些好句子、好格言,你也不會相應的認同,更何 論想在你的肉身上呈現出來。

這就是為什麼,談人性談人的質性,都是要從「自己」做起。
人性的檔次到了,那些「特質」,就是自然流露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