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19年1月8日 星期二

《論語.雍也》#25

《論語.雍也》#25
子曰:「觚不觚,觚哉!觚哉!」
***
先看白話:
孔子說:「這種祭禮用具,四不象,這是什麽用具!」

《章句》:
觚,音孤。觚,棱也,或曰酒器,或曰木簡,皆器之有棱者也。不觚者,蓋當時失其制而不為棱也。觚哉觚哉,言不得為觚也。

《疏》:
觚者,禮器,所以盛酒。二升曰觚。言觚者,用之當以禮,若用之失禮,則不成為觚也,故孔子歎之觚哉!

其實,就是我們日常愛說的:做什麼,要像什麼。

但,這裡其實也有點難言也。

的確,這社會是需要制度與禮法,如果沒有就無法運作。

但,社會的進步,也就是不斷的揚棄舊禮法,而新的禮法來適應新環境。

未必什麼舊的都是對的。不是嗎?

所以呢?人如何面對這兩難。

還好,孔子這裡所想要指的,不是某種有形可見的制度面,而是指「內在精神」。
《疏》:以喻人君為政當以道,若不得其道,則不成為政也。

器物,制度,都有其精神,有其被成立的精神。
如何在改進變遷當中,仍保有其精神,本來就是對人的考驗。

如果你無法瞭解之前器物文化的精神,那你的「創新」大概都會有蠻慘的後遺症。

但,一般而言,我們不會去研究以前他人的制度和文化的背後精神,
人往往只想推翻一切,來一個全新的烏托邦。
因為這樣很爽。

事實上,如果沒有一顆慈悲心,人是不會去認為「別人的制度文化也有好精神」。

推翻一切,易;有一顆慈悲心,難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