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22年8月5日 星期五

《論語.陽貨》#06/2022.08

 《論語.陽貨》06/2022.08
子張問仁於孔子。孔子曰:「能行五者於天下,為仁矣。」請問之。曰:「恭、寬、信、敏、惠。恭則不侮,寬則得眾,信則人任焉,敏則有功,惠則足以使人。」

白話譯:
子張問仁,孔子說:「能在何地何處行出五種德性,就是仁了。「哪五種?」說:「莊重、寬厚、誠實、勤敏、慈惠,莊重就不會受侮辱,寬厚就會得到支持,誠實就會受到重用,勤敏就會獲得成功,大方就會有人與之工作。」

這種句子,在這幾年,我愈看愈有感受。

年輕時,覺得這是一些「好行為」,值得去做。

不過,行為與效果之間,就是「笑笑」。

不侮,得眾,人任焉,有功,足以使人,看看就好,在年輕的生命經驗中,也未必「看得到」。

一般而言,我們會說,真正的德性是不問效果的。

正如同康德所談的,是「先驗法則/道德律──意志──判斷──自由自主自發的行動」的法則。

不過,看佛學時,佛學並不是如此論證的。某種行為的實踐,一定是指向著「特定目標」,只是那種目標是「解脫煩惱」這目標。

但並不是沒有目標,沒有目的,的行為實踐。

所以,行為的實踐,又稱之為「修行」,修正自己的行為。這是為了讓生命「自在的能力」之成熟,更上一層樓。

儒學,也有修行的概念。

今天這句,就是例子。

恭則不侮,寬則得眾,信則人任焉,敏則有功,惠則足以使人。

行為的實踐與其個人性、社會性的果效之間,孔子談的很清楚。

加上,年紀有一點點了,覺得似乎真的是如此,還真的有一些人生的真實案例出現。

你,有在外頭工作過嗎?「寬則得眾」,這句有沒有很有感。

佛學,會把每一行為與其實踐效果之間,做出論證。

儒家,沒有這麼拼。

但,如果你願意去「細細思量」,給行為之實踐的必要性有所理論上的說明,你其實會更願意去做,即使是咬著牙,而這就是修行。

「惠則足以使人」,有沒有看過這種例子啊。你有沒有那種「把你使得動的」長官或朋友,想想他的特質是不是「惠」。

這是果效。

果效一定有,但這是「副作用」。真正對你有益之處在於:你的視野又上了一層。

《论语.阳货》06/2022.08
子张问仁于孔子。孔子曰:「能行五者于天下,为仁矣。」请问之。曰:「恭、宽、信、敏、惠。恭则不侮,宽则得众,信则人任焉,敏则有功,惠则足以使人。」

白话译:
子张问仁,孔子说:「能在何地何处行出五种德性,就是仁了。「哪五种?」说:「庄重、宽厚、诚实、勤敏、慈惠,庄重就不会受侮辱,宽厚就会得到支持,诚实就会受到重用,勤敏就会获得成功,大方就会有人与之工作。」

这种句子,在这几年,我愈看愈有感受。

年轻时,觉得这是一些「好行为」,值得去做。

不过,行为与效果之间,就是「笑笑」。

不侮,得众,人任焉,有功,足以使人,看看就好,在年轻的生命经验中,也未必「看得到」。

一般而言,我们会说,真正的德性是不问效果的。

正如同康德所谈的,是「先验法则/道德律──意志──判断──自由自主自发的行动」的法则。

不过,看佛学时,佛学并不是如此论证的。某种行为的实践,一定是指向着「特定目标」,只是那种目标是「解脱烦恼」这目标。

但并不是没有目标,没有目的,的行为实践。

所以,行为的实践,又称之为「修行」,修正自己的行为。这是为了让生命「自在的能力」之成熟,更上一层楼。

儒学,也有修行的概念。

今天这句,就是例子。

恭则不侮,宽则得众,信则人任焉,敏则有功,惠则足以使人。

行为的实践与其个人性、社会性的果效之间,孔子谈的很清楚。

加上,年纪有一点点了,觉得似乎真的是如此,还真的有一些人生的真实案例出现。

你,有在外头工作过吗?「宽则得众」,这句有没有很有感。

佛学,会把每一行为与其实践效果之间,做出论证。

儒家,没有这麽拼。

但,如果你愿意去「细细思量」,给行为之实践的必要性有所理论上的说明,你其实会更愿意去做,即使是咬着牙,而这就是修行。

「惠则足以使人」,有没有看过这种例子啊。你有没有那种「把你使得动的」长官或朋友,想想他的特质是不是「惠」。

这是果效。

果效一定有,但这是「副作用」。真正对你有益之处在于:你的视野又上了一层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