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22年8月29日 星期一

《論語.陽貨》#24/2022.08

 《論語.陽貨》24/2022.08
子貢曰:「君子亦有惡乎?」子曰:「有惡:惡稱人之惡者,惡居下流而訕上者,惡勇而無禮者,惡果敢而窒者。」曰:「賜也亦有惡乎?」「惡徼以為知者,惡不孫以為勇者,惡訐以為直者。」

白話譯:
子貢說:「君子也有厭惡的人嗎?」孔子說:「有。厭惡愛說別人缺點的人,厭惡以下誹謗在上的人,厭惡勇敢而無禮對人的人,厭惡固執而不通情理的人。你也有厭惡的人嗎?」子貢說:「厭惡把剽竊當作聰明的人,厭惡把不謙遜當作勇敢的人,厭惡把講是非當作直率的人。」


你討厭什麼?

看看孔夫子討厭什麼?再比比子貢討厭什麼?

《章句》:
楊氏曰:「仁者無不愛,則君子疑若無惡矣。子貢之有是心也,故問焉以質其是非。」侯氏曰:「聖賢之所惡如此,所謂唯仁者能惡人也。」
侯氏曰:「聖賢之所惡如此,所謂唯仁者能惡人也。」

唯仁者能惡人。

這句很重哦。

古人為什麼會從論語這句中,談到這個思路呢?

往下講之前,我冒出佛學思想中會有的一重要概念句子:寧可斷人身命,不能斷人法身慧命。

生命是會改變的,生命是會質變的,而且是往生命本質中的「好」而變化。

孔子講的那四種生命姿態,如果往下進行「結構分析」,都是一種「放棄自我變化」之心態中,又去「妨礙他人也發生生命質變之可能」的人。

就是「斷人法身慧命」。

子貢講的是,討厭「那個生命姿態不好的人」。

孔子看到的是「斷人法身慧命」的人。
子項看到的「修行修不好但假裝」的人。

所以,候氏才會說,「唯仁者能惡人」,仁者是指孔子。

不斷人法身慧命,就是讓自己「永遠留有自己去變化自己的餘地」。

只看到別人的「不好」,自己很難起「再變化自己的可能」。

以上二句,孔子沒有去論證那麼多,但佛學倒是用「他人即自己」這樣的一種佛學上的論證成果,來說明。

榮格說,我們的「情結」,往往是投射在他人中,才被自己看到。

《论语.阳货》24/2022.08
子贡曰:「君子亦有恶乎?」子曰:「有恶:恶称人之恶者,恶居下流而讪上者,恶勇而无礼者,恶果敢而窒者。」曰:「赐也亦有恶乎?」「恶徼以为知者,恶不孙以为勇者,恶讦以为直者。」

白话译:
子贡说:「君子也有厌恶的人吗?」孔子说:「有。厌恶爱说别人缺点的人,厌恶以下诽谤在上的人,厌恶勇敢而无礼对人的人,厌恶固执而不通情理的人。你也有厌恶的人吗?」子贡说:「厌恶把剽窃当作聪明的人,厌恶把不谦逊当作勇敢的人,厌恶把讲是非当作直率的人。」


你讨厌什麽?

看看孔夫子讨厌什麽?再比比子贡讨厌什麽?

《章句》:
杨氏曰:「仁者无不爱,则君子疑若无恶矣。子贡之有是心也,故问焉以质其是非。」侯氏曰:「圣贤之所恶如此,所谓唯仁者能恶人也。」
侯氏曰:「圣贤之所恶如此,所谓唯仁者能恶人也。」

唯仁者能恶人。

这句很重哦。

古人为什麽会从论语这句中,谈到这个思路呢?

往下讲之前,我冒出佛学思想中会有的一重要概念句子:宁可断人身命,不能断人法身慧命。

生命是会改变的,生命是会质变的,而且是往生命本质中的「好」而变化。

孔子讲的那四种生命姿态,如果往下进行「结构分析」,都是一种「放弃自我变化」之心态中,又去「妨碍他人也发生生命质变之可能」的人。

就是「断人法身慧命」。

子贡讲的是,讨厌「那个生命姿态不好的人」。

孔子看到的是「断人法身慧命」的人。
子项看到的「修行修不好但假装」的人。

所以,候氏才会说,「唯仁者能恶人」,仁者是指孔子。

不断人法身慧命,就是让自己「永远留有自己去变化自己的馀地」。

只看到别人的「不好」,自己很难起「再变化自己的可能」。

以上二句,孔子没有去论证那麽多,但佛学倒是用「他人即自己」这样的一种佛学上的论证成果,来说明。

荣格说,我们的「情结」,往往是投射在他人中,才被自己看到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